未來將有1,179萬名大學畢業生面臨就業市場的競爭。據教育部的數據,預計2024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將達到1,179萬人,同比增加21萬人,漲幅為2%。從近十年的數據來看,2013年大學畢業生人數為699萬人,2014年為727萬人。而2022年應屆大學畢業生首次突破1,000萬人,達到1,076萬人。今年更是達到了1,158萬人,明年預計將達到1,179萬人。這個數據的背后說明了一個問題,即大學生已經不再是稀缺資源。在過去的40年里,我們有7次改變命運的機會。第一次是1977年恢復高考,那時能夠考上大學已經是非常令人驕傲的事,上學免費,工作包分配,畢業后進事業單位。第二次是1984年鄉鎮企業的崛起。第三次是價格雙軌制。第四次是1992年的市場化改革,第五次是資源狂,第六次是樓市瘋狂,第七次是互聯網紅利。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為什麼大學擴招之后,大學畢業生不再包分配?首先要了解大學擴招的歷史背景。因為當年亞洲金融危機導致就業困難,大學擴招的目的是為了讓更多的孩子能夠不用提前進社會,避免大量人員失業。此外,本科擴招的目的是讓大學生能夠晚一年畢業,減輕那個時代的就業力。因此,大學擴招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進行的。以稀為貴,包括大學生在,所以在擴招之后,大學生的規模不斷擴大,人才市場趨于飽和,直到現在每年都有超過1000萬的大學畢業生。那麼,如何解決每年上千萬的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問題?這是社會面臨的一個棘手問題。有人提出,讓孩子畢業后去送快遞,已經為他準備好了電車。然而,也有人質疑,培養一個大學生經過辛苦努力,然后讓他去送外賣、送快遞,這是否是對教育資源的浪費?還有人表示,如今應屆大學畢業生的薪資普遍低于農民工,所以大學生了“低價勞力”的代名詞。例如,一個勞務公司的朋友表示,他從事勞務業務已經十幾年了,現在大街上都是應屆大學畢業生,他們找工作的價格比農民工還要便宜。一個大學生一個月只能拿到兩三千元工資,一旦練了工作立即被辭退,公司再去找新員工,這樣工資始終可以控制在兩三千元。因此,大學生就業問題確實非常嚴峻。有人說,大學畢業后可以自己創業,做老板。然而,這種說法并不現實。之前我經常說,學校教給我們的是公平正義、禮儀道德,是讓我們為好人。所以大學生相對比較單純,而社會運作的是另一套規則,是公平正義、禮儀道德背后的利益斗爭。學校教給我們的與社會運作完全不同,初出茅廬的大學生創業風險非常高。目前市場需要的人才是技型和高端型的人才,而這些與應屆大學生并不相匹配。因此,很多人畢業后失業是很正常的現象。工資低,不愿出去上班,待在家里,依靠父母養著,這是許多大學生普遍面臨的現狀。實際上,這里面存在幾個問題:教育需要改革,我們現在的教育是以社會需求為導向的,即社會需要什麼樣的人才,學校就培養什麼樣的人才。如果將社會視為客戶,學校是生產廠家,學生是商品,這就是所謂的社會本位教育。目前的問題是商品嚴重過剩。因此,我們需要改革為以人為本的教育,即以個為中心,重點培養每個孩子的興趣好,讓他們掌握一項技能。如今的大學生普遍非常普通,這只是因為在改革開放初期,社會急需人才,所以大家普遍認為大學生非常有價值,非常了不起。但是時代已經發生了變化,我們必須接這個現實!這也是為什麼一半的大學畢業生可能要從事最低端的制造業,去工廠打螺,因為教育培養的是這個社會的原材料,螺釘。另外,一個非常現實的況是,社會階層正在固化,寒門難以出貴子。以前有一句經典的名言,就是我斗了18年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但是未來可能是我斗了18年,也沒有機會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這就是階層固化造的貧富差距。那麼,未來的大學畢業生應該怎麼辦呢?他們必須要認清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的出路!在我開悟覺醒專欄的最后一章節中,專門講解了這個問題。命運可以自己經營,但前提是首先要了解自己和這個社會。比如,我們國家有96個行業類別,921個行業,其中有1639個職業類別。在工廠打螺是一種職業,在做自也是一種職業,關鍵在于個人的選擇,選擇決定了在社會中的生態位。如果你選擇回河南老家種地,你承擔的是糧食安全,所以你不要指自己能夠暴富。如果你選擇浙江前沿陣地,很可能會遇到機遇,所以不同的選擇會有不同的生態位。實際上,在課程中我專門講過,每個人都能夠認識到自己的天賦,發揮自己的優勢,比如有六種職業興趣和類型,八種天賦和智能,五個格維度。此外,如何接更多的機會?如何培養自己識別和把握機會的能力?這些都講得非常清楚。因此,我經常說人生是一個先學好,再學壞,再學好的過程。很多人都忽略了學壞的過程,這里的“壞”需要打上引號。學校教給我們的是學好,但你會發現很多大學生走上社會后非常單純,稚。因此,在社會的利益斗爭中,很難獲得自己的利益,這需要你了解社會運轉的邏輯和本質。等你為一個有經驗的人,獲得了自己的利益后,再回歸學好。每個人的人生都是這樣一個過程,因此在名利場上有就的人,最終都學好了。沒有學好的人,也都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