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層面知識產權案件上訴審理機制的運行績及未來發展規劃在2月22日國新辦舉行的發布會上得到了詳細的介紹。據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二級大法陶凱元介紹,最高人民法院的知識產權法庭立五年來,共理案件18924件,審結15710件。此外,負責起草的反壟斷民事訴訟司法解釋即將發布。據《中國經營報》記者了解,知識產權法庭在理案件類型上,涉戰略新興產業案件占比超三,而涉及大數據、人工智能、基因技等新領域新業態的新型糾紛不斷涌現,對司法保護規則制度帶來了新的挑戰。陶凱元表示,法庭在切實保護專利等合法壟斷權利的同時,依法履行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司法職責。在過去的5年里,法庭審結了146件壟斷案件,并在多起案件中認定被訴行為構壟斷,負責起草的反壟斷民事訴訟司法解釋即將發布。加大技保護,多起案件的判賠均超億元。此外,高額判賠案件越來越多,2023年在8起案件中適用懲罰賠償。陶凱元表示,法庭貫徹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的理念,加大對關鍵核心技、重點領域、新興產業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力度,推發展新質生產力。據了解,法庭試點工作已通過中國科協和中國法學會的第三方評估,全國人大常委會也進行了專題審議,有關評估和審議意見一致認為,試點已經取得改革的預期目標。在發布會上,最高法知識產權法庭副庭長、一級高級法郃中林表示,法庭的一大特就是當事人中大部分是民營企業。法庭堅持平等保護各類市場主,不論是國有企業,還是民營企業、外資企業,一律堅持一視同仁、平等對待。此外,對于侵權企業的法定代表人或實際控制人,能夠認定其與企業構共同故意侵權的,法庭堅決判相關自然人與被訴侵權的企業承擔連帶賠償責任,或者是補充賠償責任,有力遏制侵權行為。在最高法法規文件中,也已經規定了一類案由,專門針對因惡意提起知識產權訴訟損害責任糾紛的況提供了專門的訴訟索賠途徑。最高法知識產權法庭副庭長、一級高級法周翔告訴記者,近年來知識產權領域的惡意訴訟頗關注。數據顯示,全國法院理的因惡意提起知識產權訴訟損害責任糾紛一審案件的數量從2022年的74件增長到了2023年的152件。最高法知識產權法庭在三起案件中讓惡意訴訟或濫用權利者承擔了不利的法律后果。今天發布的一起典型案例,“靶式流量計”實用新型專利惡意訴訟案,法庭首次判定了構惡意訴訟并判賠,彰顯了倡導當事人遵循誠信原則、不得濫用權利的司法導向。陶凱元指出,深化國家層面知識產權案件上訴審理機制改革,需要完善國家層面知識產權案件上訴審理機制。按照《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綱要(2021—2035)》提出的要求,采取切實措施優化技類知識產權和壟斷案件上訴審理機制的頂層設計,進一步健全中國特的知識產權專業化審判系。周翔表示,對于侵權企業的法定代表人或實際控制人,能夠認定其與企業構共同故意侵權的,要判定其承擔相關的法律責任。同時,近年來知識產權領域的惡意訴訟也備關注。全國法院理的因惡意提起知識產權訴訟損害責任糾紛一審案件的數量從2022年的74件增長到了2023年的152件。最高法知識產權法庭在三起案件中讓惡意訴訟或濫用權利者承擔了不利的法律后果。今天發布的一起典型案例,“靶式流量計”實用新型專利惡意訴訟案,法庭首次判定了構惡意訴訟并判賠,彰顯了倡導當事人遵循誠信原則、不得濫用權利的司法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