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兼職是大學生們在暑假期間的一項重要活。然而,隨著暑期兼職的增多,詐騙分子也開始活躍起來。他們以各種名目招聘大學生,通過各種形式實施詐騙行為。在兼職群發布“實時兼職剩余名額數”、幫助詐騙分子取現、搭建虛擬撥號設備、冒充客服電話引流等都是他們常用的手段。大學生在尋找兼職的過程中,往往會被這些詐騙分子所利用。

在調查中,記者發現大學生遭詐騙的況主要集中在兩類陷阱中。一類是大學生被詐騙分子利用充當詐騙工,幫助他們實施詐騙活。另一類是詐騙分子打著兼職招聘的噱頭,以刷單或收取管理費的名義對大學生實施詐騙。這些詐騙分子往往會偽裝正規公司招收暑假實習生,向大學生收取實習管理費,之后便拿錢跑路。

一位大二生陳欣怡的經歷是一個典型的案例。在學校“校園墻”上看到的兼職招聘信息,對方聲稱只需群發普通的“廣告”短信給指定用戶,便可獲得不錯的報酬。出于對“校園墻”的信任,陳欣怡并未多想,按照騙子的要求向幾十個電話號碼群發了容為“添加QQ:××××”的短信。沒過幾分鐘,便收到了運營商發來的停機短信,提醒手機出現異常使用況,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從事違法違規行為。

在另一種名為“手機口”的兼職詐騙中,騙子盯上的不是大學生的錢財,而是他們的電話卡。完這種騙需要兩部手機,一部手機與所謂的客服保持通話,另一部手機則按照客服的指令撥打他們提供的電話號碼,電話接通后,客服便開始實施詐騙。之所以這樣做,一是因為詐騙分子想要利用大學生的手機號降低被騙者的心理防備,二是詐騙分子藏于網絡之后,行騙更加蔽。在這個過程中,一旦有人上當騙,打電話的大學生便難逃干系。

此外,還有一種名為“代發圖文”的兼職形式。發布方添加了記者的聯系方式后,以每單100元的價格試圖導記者在某短視頻平臺發布信息,為網站提供吸引流服務。在網上,記者發現有不大學生因參與此類兼職導致賬號被封。

大學生們在兼職時一定要警惕,尤其是不要輕易相信網上所謂事錢多的兼職。勞的付出與收獲都是對等的。暑期應該盡量尋找一些與自己專業對口的、能夠提升能力的兼職,這樣的工作干起來心里踏實,被騙的概率也比較小。同時,在兼職中,當對方要求你提供銀行卡號及碼等個人信息時,就應該警惕了。發現自己被騙或者牽扯進某些詐騙案件時,千萬不要慌,及時報警可以避免自己越陷越深。被騙后不要輕易放棄追回財產損失,最重要的是不能自暴自棄,就此認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