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干法》一書中,稻盛和夫指出,駕駛汽車時,必須按照正確的作順序來踩離合、掛擋、踩油門,否則即使再努力也無濟于事。同樣地,工作是我們生活的保障,也是實現生命價值的主要途徑。只有做好工作,我們才能更加有價值和幸福。而要做好工作,需要努力和智慧的雙重支持。

理事務時,我們應該先完,再追求完。完是一個不斷修正的過程,任何事都無法一次達到最佳狀態。如果我們一味追求完,反而會阻礙功。就像著名作家在正式出版之前需要反復修改一樣。在工作中,我們應該有想法,有創意,就立即行,不要猶豫不決,也不要苛求完。我曾經想寫一部小說,但是一直沒有筆,因為我覺得需要深耕蓄力,積累富的文學素養,了解各種知識,學習前輩的作品,結果多年過去了,我還停留在想象狀態。后來我決定開始筆,但是只寫了一千多字,就發現有些方面不如人意,于是刪除重寫。經過反反復復,最終什麼都沒有寫出來。追求完是阻礙前進的最大障礙。就像《西游記》中的唐僧,他有取經的愿,就勇敢地上路了,而不是事先捉所有困難、危險和艱辛。想得太多,反而無法行,更別說取經了!

稻盛和夫還說:“有些聰明的人似乎在做事前就能判斷敗。一旦心里認定這件事做不好,就會抑制他們的行力。”在面對事時,或者想要做某件事時,我們應該立即開始實施。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才是做好工作的最佳方式。

在與他人流時,我們應該先尋求共同點,再談論不同之。工作不是一個人的修行,而是一群人的共同努力。在與他人流時,我們應該掌握技巧和語言表達方式,先認同對方的觀點,再提出自己的想法。日本經營之圣稻盛和夫在創業初期,公司只有一名會計,所有的財務收支和工資發放都由他負責。一次,稻盛和夫審核報表時,發現數據不完善,他立即找來會計通。會計說,沒有完的報表,而這是當時流行的報表樣式,有很多優勢。然而,稻盛和夫卻不理解財務知識,憑借個人生活經驗妄加否定,并要求會計提出改進方案。第二天,他收到會計的辭職報告,公司陷。稻盛和夫不得不多次道歉,重新聘請會計,才讓公司度過難關。在工作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想、方法和方式。先認同別人的方案,再提出自己的想法,才能消除對方的抵緒,很好地解決問題。如果一味否定別人,抬舉自己,就會眾叛親離,孤掌難鳴。流和通是工作的潤劑,也是一個人在工作中穩步前進的基石。

在追求利益時,我們應該先考慮他人的利益,再考慮自己的利益。稻盛和夫說:“人生中的功與失敗,歸結底,要看我們能否發揮自己的利他之心。”一個心懷善念、懂得利他的人,一定會得到他人的認可和支持,獲得持續不斷的福報和好運。舉個例子,如果你有一袋蘋果,如果不愿意給別人,那你就只有蘋果。但如果你愿意把蘋果送給別人,別人就會給你葡萄、桃子、香蕉、西瓜等等,你將會收獲五彩繽紛的好。如果不愿意利他,只能在自己狹小的世界里度過一生。懂得利他的人,別人愿意與他分資源、渠道和平臺,從而讓他獲得源源不斷的力量。舉例來說,一家國生產浮法玻璃的公司因經濟危機而陷困境,產品無法銷售,資金鏈斷裂。于是他們找到了中國富商曹德旺,希他能收購積的產品。大家都以為曹德旺會趁機低價格,但他卻以高于市場的價格大量收購了對方的玻璃,幫助了他們渡過難關。后來,玻璃原材料價格上漲,曹德旺的公司陷困境。然而,他曾經幫助過的那家國公司主找上門來合作,并承諾不漲價。生命就像一種回聲,想要自己過得好,就必須先對別人好。面對利益時,應該先考慮他人,再考慮自己,這樣我們才能走得更遠。

總結來說,工作是一種修行,一次歷練,是讓生命變得完整的重要方式。不懂得工作的人會抱怨工作,效率低下,苦不堪言。而善于工作的人能夠輕松高效地完工作。在工作中,我們應該先完,再追求完。這樣事就會不斷進,越來越好。在與他人流時,先尋求共同點,再討論不同之。這樣同事之間就能相互尊重,合作無間。在追求利益時,先考慮他人,再考慮自己。這樣別人才會認同你、贊你、支持你。用智慧來駕馭工作,我們就能事半功倍,實現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