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生活的幸福指數并不僅僅取決于是否有子,而是更多地到健康和經濟保障的影響。許多老年人的生活凄慘,主要原因是因為他們喪失了勞自理能力,同時缺乏基本的經濟生活保障。即使有子況下,有時反而更加悲慘。我曾陪伴婆婆住院,同病房的一位老年因為子宮落而院,的兒媳婦同樣在陪護。然而,兒媳婦卻抱怨說:“村里有一個和我婆婆年齡相仿的老太太,每天還跟著年輕人出去打零工,而我婆婆一年住院費用卻很高。”起初我難以置信如此年邁的老人還在打零工,但經過深觀察和多方打聽后,我發現了許多白發蒼蒼、佝僂蹣跚的老年人在做著環衛和綠化等工作。這些農村老人沒有退休金、沒有社保,因此晚年依然需要出去打零工來維持生活。他們每天早上都跟著包工頭到公園、馬路邊等地方除草、綠化,一天下來能掙100塊錢,村里的老人都爭相搶著這份工作。甚至在團場對基層房屋的圍墻改造時,一位64歲的老人也參與其中,他表示:“我寄回家的錢都是用來合作醫療費的,年底還要給兒媳婦一部分。”這讓我深,但我不敢直接問出來,或許每個家庭背后都有著各自的難言之。然而,在同一個公園里,還有一群老年人,他們穿著整潔,生活講究,每天有大把的空閑時間可以散步、跳舞、唱歌、練習樂;而另一些同齡人卻穿著環衛工作服,拖著年邁的,頂著烈日,一干就是一整天。這難道與是否有子有關嗎?如果沒有退休金,除非兒子特別孝順有能力,晚年就幾乎沒有幸福可言,這意味著活到老、干到老,只要腳還能行,就必須繼續勞,有些老人甚至還要為兒子、孫子而拼命掙錢。

然而,擁有勞能力的老人并不是最悲慘的,真正悲慘的是那些既沒有生活保障又喪失了勞能力的老年人。有條件好一些的子,老人生病還能得到治療,但條件不好的子就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老人病痛難忍。不久前,我遇到一位六十多歲的阿姨,不規則出將近一年,貧嚴重卻遲遲不去醫院就診。檢查后,被確診為子宮癌,但的子卻反復詢問:“治療意義大不大?能保證治好嗎?”最終,他們說要回家商量一下,之后便再也沒有下文。還有一位人老大爺,住院時可以90%的醫療報銷,而且退休金也相當可觀,但他患有非常嚴重的哮病,每年都要住院幾次,子們卻不愿意再送他去醫院,最終老大爺就這樣去世了。

總的來說,想要晚年過得幸福,健康和經濟保障是必不可的。晚年人的幸福指數大致可以歸納為:健康有錢、健康沒錢、有錢卻生病、貧窮且生病。子的孝順與否當然也是一個重要因素,但并不是決定生活質量的關鍵。如果子孝順并有出息,確實能給老人提供一個相對幸福的生活環境。但如果子不孝順,反而為累贅,那麼老人的生活將更加不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