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我們對某些話題和人的興趣轉變,恰恰是時代變遷最真實的寫照。曾經,我們熱衷于追隨一部部吸引眼球的連續劇,尋找答案和啟發。然而,這種熱往往只是短暫的,轉瞬即逝。為什麼會如此呢?今天,讓我們來探討一下其中的故事。

在前兩年,一些嘉賓如張維為、金燦榮和沈逸,常常在訪談節目中引發我們的思考。他們對于民族復興和國家發展的見解,常常讓我們津津樂道。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中的許多人漸漸失去了點開這些節目的沖。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變化?答案并不簡單。

我們需要認識到宏大敘事和個人困境之間微妙的關系。國家的興衰和民族的榮辱無疑對每個人的生活產生深遠影響。然而,這種影響并不總是直接和明確的。在大國的腳步聲中,個的喜怒哀樂似乎微不足道,但這并不意味著它們無關要。有時,我們心中的疑和生活中的不易,就像一粒粒沙石,悄然積聚,最終導致我們思維的轉變。這種轉變或許源自我們對現實的深知。畢竟,宏大敘事給予的是一種由上而下的莊嚴敘述,它能給人力量,但也可能將個的困境置于邊緣。我們開始質疑,這些高高在上的討論是否真正及到我們的痛點?它們是否真正解決了每個人生活中明顯或潛在的不公平和不公正?

然而,宏大敘事和個人困境并不是彼此對立的。關心國家的未來和關注個人的現實并不互斥。這不是一個非此即彼的選擇題,而是我們共同生活在這個復雜世界中的真實寫照。西方國家的發展歷程證明了一個國家的部矛盾往往通過外部的擴張和沖突得到緩解。在我們自己的國家也是如此。當我們的視角拓寬時,我們會看到許多難以解決的矛盾正在發展的道路上被消解和緩和。

然而,當今社會有些聲音試圖通過個人困境來否定宏大敘事。例如,龍應臺所說的“不在乎大國崛起,只在乎小民尊嚴”,似乎在刻意制造社會的對立,分裂我們的共同關懷。然而,這種分裂是人為的,是一種悖論的制造。大國的崛起本質上是在推崇和維護每個小民的尊嚴。

此外,我們常常將新聞聯播視為宣傳工,卻忽略了它作為公告板、通知欄和風向標的重要功能。它的言辭、排序、運鏡和人設置都經過嚴格篩選。它告訴我們的不僅僅是方的立場,更是這個時代變的微妙脈絡。就像研究生考試的復習資料一樣,新聞聯播對于需要它的人來說是每日不可或缺的信息源,然而,它并非面向所有人。這也是我們觀看習慣轉變的另一個原因:隨著個人需求和興趣的變化,昔日那些必備品可能已不再必要,不再吸引。

在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我們的興趣、注意力和思考都在不斷地轉移。那些曾經引起我們共鳴的宏大敘事也許在我們的生活中變得越來越模糊。這并不是我們對理想的背棄,而是我們對現實的重新審視和適應。我們追求與時俱進的新共鳴,不斷尋找與自生活相連的新話題。所以,當你發現自己對某些容不再興趣時,不妨停下來,思考一下背后的原因。這種變化不是你變了,而是時代在變。你只是在與時代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