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臘月二十九這一天,我接到了表弟的電話,他問我是否買了煙花。我很高興,但考慮到孩子們還太小,就婉拒了他的好意。原來,表弟十天前就給廠里的員工放假,他帶著家人回家過年。聽說他帶了很多禮,包括特產、酒水、營養品和遙控汽車等形形的玩。親戚們收到禮后都對他贊不絕口,覺得他很有面子。

我們家是年三十才放假的,表弟趁有空就來了家里。他自豪地告訴我,今年我們老家可以放煙花了,而且價格便宜了很多。他買了二十個煙花,到了什麼“自己人”。孩子們都很羨慕他。春節期間,走親訪友是家常便飯。正月初三,我和丈夫帶著孩子去看姑姑一家。表弟的神氣了些,他告訴我們,煙花讓他很頭疼,一點沒面子。

他的妹妹立刻接過話茬,講述了當天晚上的景。表弟和孩子們來到廣場放煙花,但實際效果并不理想。表弟停車后,抱著煙花到人群前面,但煙花卻沒有按預期那樣綻放,結果讓他很失。他沒有再放第二個煙花,帶著孩子們灰溜溜地回了家,閉口不提他失的事。

聽到這些,我們都笑得前仰后合。表弟終于明白了什麼價廉和有所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