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記者采訪了解到,星河苑養老驛站同樣不乏支持者,不過這些支持者大部分是臥病的老年人,或因行不便困在家中,或忙于應付生活,聲音很容易被淹沒。8月底,星河苑養老驛站部裝修已基本完。在北京臺馬家堡街道的小區有2000多名60歲以上老人,算是“老齡化”社區。一家服務社區老人的養老驛站為何遭到小區居民的抵制,并且反對的業主中還有不六七十歲的老人?養老驛站會引起房價下跌?底商新掛的招牌上印著“星河苑社區養老服務驛站”,一旁是驛站的經營業務:助餐服務、息服務、慢病管理……消息很快傳開,不解也接踵而至。業主們還發現,養老驛站的經營方是星河苑地產開發商的一家子公司,關聯的東有幾家民營醫院,于是推測:“周圍幾個醫院為了減死亡率,可能就(把病危老人)運到這兒來。”“把失能老人都擱咱們這兒,以后120、靈車都在咱們路上走,這個小區啥樣了?以后咱這房價都可能影響。”一位業主說道。在小區開設養老驛站是北京市居家養老服務政策中的重要一環。目前,北京市有養老驛站1480余家,不都開在社區底商,為半徑1千米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陪伴護理、心理支持等服務。民政部門的一位負責人表示,抵制養老院的本質是人們對老年人尤其是失能老人的觀念落后于社會老齡化的速度,“如果建的不是一家養老機構而是一所兒園,業主們還會反對嗎?”他介紹,民政部門針對養老驛站的選址、建設和運營有一套完整、規范的審批流程,養老驛站屬于基本公共服務,只要符合規定就可以開辦驛站。不過眼下,在反對建驛站的業主們不斷投訴下,“星河苑社區養老服務驛站”的招牌最終被摘下,出一大塊白底,橫在驛站大門上方。驛站鎖的大門旁,一幅宣傳廣告鋪滿外墻。上書:“敬老從心開始,助老從我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