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這個地方,我們一輩子都沒有想過。之前去過大城市,就夢想著以后能住上那樣闊氣的樓房,現在夢想真了!”靖遠縣若笠鄉富民社區的居民王致中興地說道。在易地扶貧搬遷政策的支持下,2019年,若笠鄉雙合村的王致中一家搬遷到了富民社區,住進了全新的樓房。老人們表示,這是一輩子都不敢想象的事,沒想到真的發生在自己上。

若笠鄉富民社區是靖遠縣“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之一。位于黃河以北的靖遠縣糜灘鎮碾灣坪,距離縣城約8公里,總占地面積138畝,共建40棟安置樓房。其中,搬遷安置了591戶2634人,包括548戶2501人的建檔立卡戶,4戶13人的同步搬遷戶,以及39戶120人的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戶。安置區還建設了便民服務大廳、兒園、學校、老年活站等公共基礎設施,真正讓群眾搬遷住得心安、舒心、省心。

“這里的設施也相對齊全,老年人有了去,社區經常舉辦義診、免費理發等活,縣文化館也向社區傳遞文化,我們也能夠娛樂。”若笠鄉富民社區居民賈世月說道。在富民社區的一站式便民服務大廳,居民馬世寶前來辦理社保相關業務,他到了更多實實在在的改變。“現在搬遷下來,辦手續更加方便,工作人員的態度也很好,一次就辦理好了,不再需要跑兩趟,既方便又快捷。”據了解,若笠鄉富民社區積極推進社區公共服務設施建設,設立了富民社區便民服務大廳和碾灣坪安置區黨群服務中心,集中辦公管理11個村的事務,實現了社會保障、社會救助、醫療衛生、勞就業、法律服務等“一窗理”、“一站式辦理”。現場可以辦理涉及農村人員的18個部門的41項業務中的38項,實現了群眾辦事“一件事一次辦”的良好效果。

為確保易地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靖遠縣近年來將就業和產業發展作為搬遷群眾增收致富的重中之重,采取多種措施促進增收。在若笠鄉易地搬遷安置點立了就業服務指導中心,利用天津對口幫扶,銜接人社等部門提供的就業崗位進行勞務輸出。自若笠農業產業園建以來,累計為農戶分紅615.655萬元,吸納務工人員1027余人次,支付務工工資427萬元。同時,社區還立了“若笠塬匠人坊”,開展刺繡、假發制作、家政服務等就業技能培訓,讓搬遷戶通過培訓為產業技工致富能人。

“移民搬遷到這里,政府安排我們到棚里培育文冠果苗,離家近,務工也方便,掙些錢也能補家用。”居民田世溫一邊打理大棚里的苗木,一邊分著易地搬遷帶來的新變化。若笠鄉富民社區黨支部書記兼居委會主任李映紅表示:“若笠鄉富民社區據安置區資源和生產條件,結合搬遷群眾的實際況,不斷完善產業園基礎設施,壯大產業鏈條。產業園建設了84座香菇大棚和520畝枸杞種植,計劃在2023年基礎上打造1000畝文冠果種植示范基地和51座蔬菜大棚,真正實現了安置區后續產業的多元化發展。”

告別了祖祖輩輩生活的山區,搬進了寬敞明亮的集中統一修建的樓房。如今,若笠鄉富民社區的居民們已經為了“新市民”,在小區里開始了自己的幸福新生活。

靖遠縣融中心記者 魏力梅 于子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