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6月,江灣機場正式停飛,見證了近代風云歷史的這片土地失去了它作為機場的功能。然而,這一塊土地并沒有被忘,反而在接下來的幾年里經歷了巨大的變化和發展。1997年,上海市政府收回了江灣機場的土地使用權,為新的開發鋪平了道路。2003年10月30日,新江灣城街道正式掛牌,標志著這片土地的新篇章的開始。二十年來,新江灣城街道社區逐漸擴大規模,各類企業紛至沓來,商務樓宇拔地而起,從廢舊機場功轉型為一個新型國際社區。

趙勇是新江灣城的首批建設者之一,他在這片土地上投了長達22年的心。他回憶起那些艱難的歲月,展著新城更好的未來。作為原新江灣城開發公司辦公室主任和城投置地原紀委書記、工會主席,《浦江一灣——上海新江灣城的前世今生》的作者,趙勇深地敘述了新江灣城的發展歷程。

新江灣城是上海中心城區最大規模的可供集中開發利用的土地,面積達9.45平方公里,相當于兩個黃浦區。在1996年的一次會議上,上海市建委明確了新江灣城的規劃定位和開發質,決定將其打造為以住宅為主的綜合開發區,為上海主要安居房基地之一。隨后,立了“江灣城開發領導小組”和“江灣城開發公司”,開始了新江灣城的開發工作。趙勇作為“五人小組”的員之一,參與了新江灣城的開發與建設。

回顧起新江灣城二十多年的發展歷程,趙勇提到了兩個關鍵詞——傳承和創新。傳承是因為新江灣城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很久遠的過去,承載著太厚重的歲月積淀。為了在這片土地上重新建起一座新城,建設者們懷揣著“工匠神”,將歷史的重擔扛在肩頭,不負使命,勇前行。而創新則是因為新江灣城的規劃經歷了幾次重大的調整,不斷尋找出路和突破。在開發實踐中,他們提出了“三先三后”開發理念,即先地下后地上、先環境后建筑、先功能后居住。這一理念不僅是一次改革的重大舉措,也是新江灣城對于現在的城市發展和城市更新的引領和典范作用。

新江灣城的發展取得了階段就。復旦大學江灣校區的擴大、灣谷科技園的建設以及現代商業商務功能區和生態低碳國際化品質生活區的建立,使新江灣城為一個集自然、人文、創新和智能于一好家園和科技產業基地。新江灣城的發展也為上海城市更新和發展的一個范例,為上海建卓越全球城市中不可或缺的一章。

趙勇希新江灣城能繼續變得更好,他寫了《浦江一灣》這本書,講述了新江灣城的故事,并將其帶到海外與海外華人分上海城市更新和發展的經驗。他祝愿新江灣城在街道的管理下能夠繼續發展,共同講好新江灣城的故事,亮這張屬于新江灣城的“生態、宜居、宜業”名片。新江灣城的崛起是一段值得銘記和傳承的歷史,同時也是一個與上海城市發展互相促進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