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這個話題,誰都要面對。即使是年輕人,也開始關注養老的問題。在各種養老方式中,“抱團養老”曾經風靡一時。那些老年人如今過得如何?“抱團養老”是否行得通?還有什麼養老方式可以選擇呢?

《夢想改造家》曾經給5位抱團養老的“姐姐”設計居所。這5位“姐姐”來自四川,年紀最大的58歲,最小的55歲,了“單貴族”。于是們一路旅游,一路找房,最終來到了麗江,并合資買下了一棟500平方米的房子,打造一座“養老基地”。經過改造之后的房間和庭院,簡直就是“夢想之家”。然而,現實殘酷,一地。更多的抱團養老故事,結局卻是“一地”。

2017年,79歲的退休教師朱榮林和老伴王桂芬,在老家建起了500平方米的大別墅,廣邀60—80歲、生活能自理的老年人抱團養老。最終有11位老年人功進,“養老團”正式“出道”。一開始,大家都覺很滿意。沒想到只過了5年,抱團養老就不了了之。原來,居住在一起久了后,生活上的磕磕絆絆就多了。這些小矛盾累積到最后,抱團養老也就失敗了。

在上海也有一幫老年人,從1997年開始抱團養老,整個“團”最壯大時人數達到了50多人。然而,長期生活方式存在分歧,以及在疾病的侵擾下,大家的隔閡也越來越大,最終在堅持了15年后,抱團養老計劃告終。

從過往案例中不難看出,抱團養老之所以會以散場收尾,主要的原因在于不同人之間的金錢觀不同,且經濟層面的差距也很大。老年人養老可以結伴、可以互助,但也要適當獨立,保持距離,如此才能維持更長久的和諧關系。比如下面這些新型的養老方式,其中不被視為“抱團養老”的升級版,或許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糾紛。

1. 互助養老:老年人為年輕人提供低廉的住房,減輕年輕人的生活力,年輕人則為老人提供陪伴,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圍給予老人一些生活上的幫助。

2. 酒店養老:以長租的模式在酒店居住,酒店提供的餐飲、灑掃等服務。老年人不用自己手就到一日三餐,也不用收拾房間,還能使用酒店的健、服務設施,平時也可以外出活

3. 旅居養老:和同齡的好友,相約一起去一個風景好、氣候好的城市旅居,不同城市的風。這些新型的養老方式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糾紛,也讓老年人保持適當的獨立,保持更長久的和諧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