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年輕人,不工作也不找父母要錢,“新型啃老”到底有多可怕?三年疫過后,社會上流行著一個新名詞——啃老一族。這一現象的出現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方面,疫導致實經濟下行,許多企業降薪、裁員、減招聘需求;另一方面,失業人群與每年上千萬的應屆畢業生競爭激烈,導致就業市場力倍增,許多年輕人離開校園后面臨著失業的困境,只能回家依賴父母。傳統的啃老一族主要依靠父母接濟來維持生活,然而進2023年以后,出現了一種新型啃老方式,與傳統啃老不同的是,新型啃老的年輕群既不愿意找工作,也不愿意找父母要錢。

有人認為,只要年輕人不違法,不依賴父母要錢,這并不是一件壞事。然而,行人士卻直言,新型啃老比傳統啃老更加可怕,實在讓人難以理解!那麼,新型啃老到底有多可怕呢?

近年來,由于疫、海外貿易戰、地緣沖突等一系列因素的影響,國經濟陷低迷,大量企業倒閉,失業率飆升,就業市場力劇增。數據顯示,我國16-24歲年輕人的失業率已經從去年4月的20.4%上升至21.3%。這意味著大量應屆畢業生一離開學校就面臨失業的危機。然而,這個危機并沒有停止,經濟復蘇需要時間,外貿形勢也不樂觀,每年仍有超過1000萬的應屆畢業生,這導致了無數人面臨著就業難題。從2020年至今,大約有1000萬學生畢業后仍未能找到工作。面對如此困難的就業環境,今年網絡上出現了一個新名詞——延畢,即延遲畢業。此外,考慮到就業困難,許多學生選擇繼續深造,導致近年來考研的競爭越來越激烈。當然,并不是所有人都選擇在學校繼續努力,還有一些人干脆選擇躺平。對于一些經濟條件較好的家庭來說,如果不選擇在校園努力,完全可以回家依靠父母過上舒適的生活。但對于那些經濟狀況不佳的年輕人來說,如果他們不愿意努力斗,家里又無法提供幫助,他們寧愿降低生活品質也不愿意出去工作,這就是現在流行的新型啃老族。換句話說,他們并不是不愿意啃老,而是沒有老可以啃。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國的啃老族數量也在不斷增加。這種趨勢主要是因為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年輕人的價值觀到網絡的影響,尤其是“二次元”和“賽博文化”在年輕群中非常流行。這些文化對年輕人產生了巨大影響,使得一部分年輕人沉迷于網絡文化中,將網絡作為逃避現實生活、宣泄的場所,因此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沉溺于網絡。

為什麼會出現新型啃老現象?并不是因為這些年輕人的學識文化不夠,而是因為他們從小生活在保護下,沒有經歷過風雨的洗禮,一遇到一點挫折就開始退。正所謂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如果不讓孩子經歷風雨,那麼在這種過度保護下,孩子就會缺乏足夠的抗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當然,在父母的庇護下,孩子可以健康快樂地長。然而,隨著我國就業力的增加,如果他們沒有一定的抗能力和積極的格,想要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想,甚至找到一份好工作都會變得困難。然而,許多家庭并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危害,許多孩子大學畢業后不去尋找工作,父母覺得可以養活孩子,對其包容度很高,允許他們整日無所事事,只是在家里睡覺、吃飯和玩手機。然而,他們沒有意識到這種包容會徹底毀掉孩子的一生。因為這些孩子沒有承任何力的能力,他們在社會中毫無價值,長期以往,不僅拖累了國經濟的發展,更重要的是給孩子的心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后果不堪設想。

當下的社會狀況確實給新一代年輕人帶來了更大的生存和發展力,但是孩子已經長大人,如果父母繼續將其保護得像溫室中的花朵,不采取鼓勵等措施讓孩子迎難而上,學會在困境中尋求機會,最終只會害了孩子一生。對于新型啃老族來說,躺平是一輩子的選擇,而努力則能為他們帶來不同的人生。有些人、有些事、有些努力,只有自己經歷過,才能真正會到其中的價值。因此,面對困境,年輕人應該積極面對,勇于努力,而不是選擇躺平。同時,家長也應該意識到自己的過度保護會對孩子的長產生負面影響,應該鼓勵他們走出舒適區,面對挑戰,才能讓他們擁有更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