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那個塌塌,常常有人說那些二不掛五的人是散眼子娃娃。散眼子,是指說話沒得章法,做事沒啥準頭,辦事沒有規矩,自由散漫的人。這種人,做啥子事都不認真,大而化之,枝大葉,天大的事都不放在心上,讓人不省心,哈哈人提心吊膽,經常誤事。在散眼子的心目中,公家的事再大也是小事,自己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人們形容這種人大事做不來,小事又不愿意做,滿足于“喝點跟斗酒,吃點麻辣燙,炒點渣渣,打點小麻將……”(馮繼軍《散眼子》2020.12.8)
原文中提到了“散眼子”的意思和理據說。據方言俚語集釋,散眼子指的是自由散漫的人,平時不管教,沒有組織起來。這樣的人不莊重、不嚴肅,不愿參加組織活。陳世松在四川方言民俗研討會上指出,散眼子一詞可能出自《莊子》中的“散焉者”,而“散焉者”的意思可能是閑散、散誕的人。他還引用了其他古籍中包含“散焉者”這個詞組的例子,說明蜀方言在語言表達方式和習慣上保留了自己的特點。
據以上解釋,散眼子可以理解為自由散漫的人,不拘束于規矩,輕易不認真對待事。這個詞可能來源于莊子的“散焉者”,意味著閑散、散誕的人。在蜀方言中,散眼子一詞流傳廣泛,為形容這種類型人的俗語。
總的來說,散眼子指的是自由散漫、不拘束的人,他們對待事不認真,不規矩約束,更注重自己的小事而忽視大事。這種人喜歡過著輕松無憂的生活,滿足于一些瑣碎的娛樂活。散眼子一詞在蜀方言中流傳已久,現了該地區語言和文化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