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位年僅23歲的教師在鄭州留下了一封書,離開了這個世界,給人們留下了無盡的唏噓和痛心。這麼年輕的教師為什麼選擇自殺?書中寫下了“什麼時候老師才能只做教書育人的工作?不幸福的老師怎麼能教出積極樂觀的孩子?”這些問題讓我們到困和思考。然而,到底是自殺了嗎?答案似乎并不明確。

教育領域中,到底誰才是弱勢群?今年我家的孩子開始上兒園,之前我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因為邊的朋友和同事一直告訴我,在上學后,學校和老師會有各種各樣的要求和煩人的事。事實果然如此,做手工、撿樹葉、拍照片、帶水果、家長會、線上調研、秋游等等,幾乎每天每周都有任務。因此,我對這些事產生了反,尤其是對老師,覺得他們很煩人,對學校群里的一些消息和老師的通知很排斥。但是在看到這則新聞后,我突然想起了不久前與老師的一次對話,雖然容已經記不清了,但老師大概的意思是希我們家長多支持他們的工作,有時候他們也無能為力,因為是園區的要求。我把這些綜合起來看,我突然理解了。在教育這個環節中,學生、老師和家長都是弱勢群。而這些所謂的弱勢群,更現實地說,被打包了商品。看到新聞下面的評論,大家都深有會。這就能理解為什麼這位自殺的教師會說自己像進了牢籠,因為在整個教育環節中,最終買單的都是這些弱勢群。學生是商品,家長也是商品,教師同樣如此。

形式主義和僚主義對教育造了極大的危害,這一點恐怕很難想象!雖然形式主義在社會上司空見慣,網上也有人調侃說它已經領先歐幾千年了。但教育是本,如果連教育這個環節都被形式主義和僚主義徹底滲,那社會將難以承后果。看看現在很多學校有所謂的“巡課”!還有一些荒謬的通知,規定在學校不能跑步,不能去場!老師最重要的職責竟然不是上課?我們都知道,這些看似可笑的通知和做法,最初出發點都是好的,都是為了提高教學質量,為了孩子好。但為什麼最后結果卻是這樣呢?答案只有一個,形式主義和僚主義在教育中毫無溫度可言,沒有溫度的結果就是只看結果不看過程。這就是我要談的素質教育問題。

素質教育的本質是什麼?這個問題誰也回答不上來,因為素質教育本就是很象的概念,它是讓人們最終能夠獨立思考、自由探索、認識自己和認識世界的教育。但在制度上,為了檢驗素質教育的果,必須有一些的標準。于是各種各樣的活,如才藝展示,就出現了,老師、家長和學生都要參與其中,為最終結果買單。最終的結果卻是空的言辭和心酸的淚水!有時候,復雜的問題必須簡化,教育就是“教書育人”!但現在,就像那位自殺的教師所說,教師已經沒有時間和力去做最基本的教育工作了。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固然存在矛盾,但解決這種矛盾的方法是從實際出發,社會現實要求應試教育,那就不要口口聲聲說素質教育,結果卻充斥著應試教育的影子。

最后,回到最初的話題,到底是誰殺死了這位年輕的教師?我們好像知道兇手是誰,但每個人都有不在場證據和足夠的理由來洗清嫌疑。我們沒有答案,最后只能歸結為自殺。就像看一部電影一樣,明明知道兇手是誰,但兇手沒有實施殺人行,無法被定罪,最后只能不了了之。就像電影《我不是藥神》中一樣,沒有真正的壞人,誰都沒有錯,也沒有人可以指責,最終結果卻是如此現實,無法改變。這種無力才是最可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