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曝的一段視頻顯示,一名子在政務服務大廳與工作人員發生爭執,表達了自己對服務質量的不滿。據拍攝者介紹,政務服務大廳存在撥打電話順序混、向工作人員詢問等問題,而這些問題被告知是領導的規定。盡管政府承諾要讓數據旅行更多,人們旅行更,但從這段視頻中,我們可以看到干活的人跑很多,而且是跑不必要的跑。每次來都被告知缺什麼,但從來沒有說清楚。如果這件事發生在我上,每個人都會生氣。

諷刺的是,涉事窗口上方的電子屏幕上卻顯示著“一次做一件事”的標語。這種標語不應僅僅停留在電子屏幕上,而更應該在服務群眾的行中得到現。空談而不實踐會給群眾增加負擔和麻煩,對政府部門的形象造不可低估的損害。公眾對政府部門的印象和認知往往來自于個人經歷和邊的小事。糟糕的服務驗足以降低地方政府服務的聲譽。為什麼“一件事要做一次”就不能實現呢?歸結底還是服務態度的問題。窗口工作人員并沒有把群眾的“急需、憂慮”放在心上。

自2016年底浙江省提出“最多一趟”改革以來,各地開始逐漸推行這一改革,為政務服務的“標配特征”。然而,一些地方和部門的服務意識薄弱甚至缺乏,這現了作風建設的長期和復雜。公開信息顯示,江蘇省啟了“一件事”改革,并鼓勵地方政府探索推進這一改革。然而,一些工作人員缺乏服務意識,甚至故意刁難群眾,將改革措施視為麗的口號,這是令人擔憂的。類似問題并非某個地方獨有,視頻中子的憤怒反應引起了網友的共鳴,也說明窗口工作人員服務意識薄弱甚至缺乏的現象并非偶發現象。

因此,作風問題需要我們認真審視,不僅僅是涉事政務服務大廳需要“回頭看”,更需要各級政府部門認真對待,加強服務意識和改進工作方式,以提升政務服務的質量和效率,滿足公眾的需求。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一次做一件事”的目標,讓政務服務更高效、更便捷,贏得公眾的認可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