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上午,深藍制服的副鎮長李力帶領工作人員來到了貴州畢節農村張家的院子里。張家正在為三歲的兒子小黑辦“剃頭酒”。院子里張燈結彩,擺滿了鴨魚和酒席,張爸爸正忙著把掛到炕桌上。李副鎮長開門見山地說:“張叔,我們來這里是想和你談一下剃頭酒的事。”張叔放下手里的活計,招呼副鎮長在炕桌邊坐下。副鎮長表示鎮上最近要開展一個‘杜絕酒席浪費’的活,希張家能配合取消這場剃頭酒,改在家里小范圍吃個飯就行。張叔表示大為震驚:“我們張家三代單傳,每逢喜事哪能不辦酒席?再說了,都張羅好了,怎麼能臨時取消呢?”兩人爭論了半天,都沒有說服對方。

看張叔態度篤定,李副鎮長只好采取行。他對后的同事們說:“各位,開始執行計劃。”幾個年輕人立刻從背包里拿出一包包大粒白糖,對著院子里的鴨魚就撒了上去,剩下的則往鍋里一倒。張叔見狀急忙阻攔,但對方人多勢眾,很快就把菜里里外外撒得粘糊糊的。

第二天,這個消息就傳遍了貴州畢節各地。很多網友表示震驚:“太過分了!副鎮長這樣糟蹋老百姓的汗錢,讓他們無法舉辦諸如結婚、喪事、喜事的正常儀式,太不懂民了!”更有人質疑副鎮長的做法可能會適得其反,激起民眾的憤怒。

小明是貴州大學的學生,這幾天回家過年,聽聞家鄉發生這樣駭人聽聞的事,他十分詫異。他認為,畢節有酒席文化是好事,但也確實存在濫辦浪費的問題,需要從本上改變意識。他還特意找來一位老師,請他分析這個事件中的因果關系。老師表示,一些人把酒席當了牟取私利的手段,這已經偏離了酒席的初衷,變了一種苛刻老百姓的‘面子工程’。老師指出,直接損毀民眾財是不懂民的表現,會激起更大反彈。他認為,不能只治標不治本,要從全社會著手,去掉那些不合理的see面工程,使酒席回歸本質,提倡節約適度。

小明聽完老師的話,決定利用自己的學生影響力,發起一個“節約辦酒席”的活,號召大家從自己做起,拒絕面子工程,改變不合理的習俗,讓餐飲文化回歸理。在春節期間,小明和同學們到鄉村進行了志愿活,進一步推這一理念。活取得了良好反響,得到了許多鄉親的積極支持,也使一些過分追求“面子”的人開始反思。通過老一輩和新生代的共同努力,“節約辦酒席,杜絕浪費”的理念逐步被貴州更多人接。酒席的數量和規模有所收斂,糧食資源得到更合理利用。這也減輕了老百姓的經濟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