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本文之前,我們誠摯地邀請您點擊“關注”按鈕,這樣我們就能持續推送類似文章給您,并且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您的支持是我們堅持創作的力。我是李金葉,今年已經七十五歲了。我和老伴吳英有兩個兒子,大兒子李勇,他娶了個兒媳阿麗。小兒子李剛比李勇小五歲,還是個單漢。我們一家人住在北京,我和老伴已經退休了,兒子們都在城里上班。雖然大家都忙的,但我們一家人還是很好。我和吳英最喜歡的就是過年,可以全家團聚在一起。今年過年在我家,我和吳英早早就開始準備了。

“老頭子,咱們今年紅包怎麼發?是不是該給大兒子和阿麗的紅包多放點?”吳英一邊收拾房間一邊問我。

“也行吧,大兒子畢竟已經家了,咱就給他多放500塊錢的紅包。小兒子就給200塊錢吧。”我說。

“那阿麗呢?婿家過年也該給紅包的。”吳英又問。

“也是啊,那就再給阿麗放500塊錢的紅包吧。”我說。

英笑著點點頭:“大兒子一家三口,給他們多一點,小兒子就給一點,也公平。”

我和吳英結婚五十多年了,對于家庭瑣事早已心領神會。每次過年,我們也會按照孩子們的家庭況,給紅包數額做出適當的調整。

過年前一天,李勇和阿麗就回家了。一家人熱熱鬧鬧地團聚在一起,阿麗還帶來了特意做的餃子和年糕。

晚上一家人圍坐在桌旁,我和吳英將準備好的紅包分給兩個兒子。

“勇兒,這個紅包給你和阿麗,里面一人500塊錢,你們好好留著過年用。”我對大兒子李勇說。

“謝謝爸媽!”李勇開心地收下紅包。

“剛兒,這個給你,里面200塊錢,你自己留著花吧。”我又對小兒子李剛說。

“謝謝爸媽!”李剛也笑著收下了紅包。

英看著我們父子三人,臉上出慈祥的笑容。然而我注意到一旁的阿麗臉有些不對。沒有像往常一樣笑著說句謝謝公公婆婆,而是默默地看著我們,臉有些難看。

“阿麗,怎麼了?是不舒服嗎?”吳英關切地問。

“沒……沒有,阿姨我沒事。”阿麗勉強笑了一下。

吃過飯,李勇來找我,神有些尷尬。

“爸,阿麗有點不高興,你給我們倆的紅包怎麼數額不一樣啊?”李勇小心翼翼地問。

“阿麗是不懂事,你別介意。”我解釋道,“你是兒子,是兒媳,過年給紅包當然要區別對待,這是正常的。”

“我理解您的用意,但阿麗覺得這不公平。”李勇為難地說。

“不公平?我給你們一家人一千塊錢的紅包,難道還不夠嗎?”我有些惱火,“再說了,這是我們家的規矩,不需要一個兒媳來指手畫腳!”

“爸,您別生氣。我再去跟阿麗說說,我們不應該計較這些。”李勇勸我。

“阿麗,過年了就別皺著個臉嘛,把這事忘了吧。”吳英勸阿麗。

“阿姨,我不是有意找事,只是覺得公公您這樣區別對待我和勇哥,實在說不過去。”阿麗終于忍不住說。

“你!”我立刻火了,“我給你們紅包是家長的權利,不需要你一個兒媳指手畫腳!”

“公公,我沒別的意思,只是覺得這不公平。”阿麗也提高了聲音。

“我就是要區別對待!大兒子是親生的,你只是一個兒媳!”我憤怒地說。

“公公,我沒那個意思,我只是想要平等和尊重!”阿麗紅了眼眶。

“行了行了,別吵了!”吳英急忙打圓場,“今天是大年初一,大家別生氣了,咱們出去走走吧。”

于是我們幾人默默地出門去逛公園,一時間家里的氣氛很是尷尬。過了幾天,大年初五那天,李剛也回家了。聽說發生的事后,他找我談話。

“爸,我理解您的用意,但現在社會不同了,我覺得阿麗的想法也有道理,地位不同了,希得到平等對待也很正常啊。”我聽后,還是有些不以為然。

“那是以前落后的想法,現在當然要進步,但有些傳統觀念也不能就此拋棄。”我擺擺手,不想再討論下去。

又過了幾天,吳英找我談心。

“老伴,我想了想,阿麗的想法也有道理。咱們做長輩的,也該學著包容接納,而不是強求傳統。”我還是有些猶豫。

“人都是平等的,不應該區別對待。我們做長輩的,也該學會包容和理解年輕人的想法。”吳英繼續勸我。

我沉默了一會兒,說:“也是,這事我確實考慮不周,阿麗的想法我應該理解和接納,而不是強求必須遵守我們的傳統。”

“那就好,你去和阿麗談談吧,大家和和氣氣過年才好。”吳英笑著說。

阿麗有些驚訝地看著我:“公公,我知道這對您來說不容易,我沒想讓您難堪,只是希獲得平等和尊重。”

“你說的都對,是我老古板了。你已經是我們李家的一份子了,我不應該區別對待。以后紅包的事,你和勇兒各一半,公平分配。”我誠懇地說。

“謝謝公公!”阿麗開心地說。

“我也要謝謝你,讓我認識到應該改變傳統觀念,真正地尊重每個家庭員。”我也由衷地說。

從那之后,我和阿麗的關系變得融洽了許多。過年的時候,會笑著我一聲“公公”,我也會關心問好不好。吳英看到我們和睦相,臉上也總是洋溢著笑容。

又到了除夕,一家人又歡樂地團聚在一起。在發紅包時,我笑著對阿麗和李勇說:“今年的紅包,你們兩人平分。”

“謝謝公公!”阿麗開心地說。

“爸,謝謝您能夠理解。”李勇也激地看著我。

到前所未有的欣和幸福。看著孩子們的笑臉,我知道,傳統并不總是正確的,與時俱進才是正道。我會和吳英一起,學習如何做一個開明的長輩,去理解、尊重和關每一個家庭員。新的一年,我下定決心要改變自己的一些陳舊觀念,真正地理解和尊重這個家里的每個人。

一天,我看到阿麗一個人在看電視,就主過去搭話:“阿麗,你看什麼呢這麼迷?”

“哦,公公您來了啊,我在看個電視劇,還好看的。”阿麗笑著對我說。

“公公,我發現你是真的在意我的想法呢。”阿麗開心地說。

“嗯,你能這麼說,我很高興。我是真的在反思自己,要學會關心你們年輕人的喜好。”我笑著說。

“那公公你有什麼喜好嗎?也跟我講講吧。”阿麗好奇地問。

“我啊,喜歡看些歷史書,對古代的故事很興趣。”我開始給阿麗講起了我喜歡的歷史故事。

“原來公公你也很有文化修養呢!”阿麗聽得津津有味。這之后,我會經常和阿麗聊天,聽的工作、生活和想,也會把我知道的一些故事傳授給。我能覺到,我們之間的關系日漸親近。

一天晚飯后,阿麗來找我,神有些猶豫。

“公公,我一直想跟你說,謝謝你這段時間來真心地理解我,讓我覺到你像親生父親一樣疼我。”阿麗眼眶有點紅。

“阿麗,你不用謝我,我只是做我應該做的。你嫁到我們家,就是我的兒媳,我應該關心照顧你,而不是刻意與你保持距離。”我地說。

“我也想對不起之前的事表示歉意,我不該在長輩面前直言不諱,給您難堪。以后我會以寬容和理解的心態來看待傳統。”阿麗誠懇地說。

“其實你沒有不對,你只是在為自己發聲。是我該反思,不該用傳統束縛大家。”我贊許地說。

阿麗點點頭,欣地笑了。我知道,我們終于能夠真正地互相理解和阿麗欣地笑了。我知道,我們終于能夠真正地互相理解和尊重了。過年的時候,吳英高興地看到,我和阿麗能夠開心地聊天、互相關心,不再是過去那般生分。

“老伴,看你和阿麗相得多好啊,我就說你這人的。”吳英笑著對我說。

“是啊,阿麗是個好孩子,我看錯了。以后我會以平等和友的心態對待,當作自己的兒一樣疼。”我說。

“那就好,我們一大家人和和地過日子才幸福。”吳英開心地說。

“媽,您說的對。我們一家人要互相理解、包容和尊重,才能幸福滿。”阿麗也說。

“來,今天我們一家人好好地吃個團圓飯!”李勇提議。

“好啊,我和阿麗今天下廚,給大家做幾個拿手好菜!”吳英笑著說。

“太好了,我已經迫不及待想嘗嘗阿麗的手藝了!”我也笑著說。

于是,阿麗和吳英忙活起來,做了幾個香味俱全的佳肴。全家人坐在一起吃飯,氣氛熱烈歡快。

“阿麗,這個酸菜魚做得真好,比外面賣的還好吃!”我贊嘆道。

“公公,您過獎了,這都是媽教得好。”阿麗謙虛地說。

“以后天天這麼吃,我的肚子都要被你們養大了!”我開心地說,大家都笑了起來。

這一年的春節,是我記憶中最溫馨、最幸福的一次。全家老圍坐一起,沒有了過去的隔閡,取而代之的是互相理解、關和歡樂。我知道,這才是一個家該有的模樣。

過年結束后,李勇和阿麗要回城里上班了。送他們上車時,我擁抱了阿麗,慨地說:“阿麗,讓我重新認識了家庭的意義,謝謝你。”

“公公,您能這麼說我很高興。以后您有什麼不懂的,盡管問我。”阿麗也擁抱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