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關于“白宮對馬斯克發表聲明表示譴責”的新聞在網絡上引起了廣泛關注,并為了一時的熱點話題。然而,許多網友結合當前國際形勢,紛紛給西方一些國家扣上了一個標簽——“雙重標準”!事實上,西方一些國家的雙標現象并非新近出現,而是一直以來存在的問題,甚至可以追溯到我國文人的“新公知年代”。

或許有些人對于“公知年代”還不太了解,這里簡單介紹一下。在我國,可以分為三代“公知”,而“公知年代”也相應劃分為三個時期。第一代主要出生于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有較高的文化素養,多以現代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等份為人知。這一代被戲稱為“老公知年代”,其中一些人可謂是公知領域的奠基人。第二代主要出生于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到五十年代,雖然文化素養相對較低,但仍有一定的學養,多以教授、作家、學者等份示人,許多人還擔任當時某些雜志、報刊的主編、主任。這也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各種公知雜志、報刊盛行的一個原因。這一代在發表“公知文”上相對于上一代更加開放。第三代主要出生于五十年代之后,文化素養相對較低,但在發表“公知文”方面更為大膽。許多“新生代公知”作為當代從業者,善于利用網絡傳播一些公知理論,他們所的時代被戲稱為“后公知年代”。

了解了“公知年代”之后,我們再回到西方一些國家的雙標問題。除了這些國家自存在的問題,更多的是由“公知”代言、宣傳。“公知”從“新公知年代”到“后公知年代”,一直為他們代言、宣傳,其代言、宣傳的核心宗旨是——凡是我國的,都不好,都不對;凡是西方的,都好,都對。在“新公知年代”中,有一個經典的例子是某人杜撰了“中兩國孩子的6次實驗”一文,這篇虛構的文章曾廣泛傳播,甚至被一些人盲目認為是改變教育思維的典范。

以下是這篇杜撰的“公知文”容:一名教育家給中兩國的孩子各一杯水,要求在不使用火的況下讓水沸騰。中國孩子把水曬了一天,結果失敗。聰明的國孩子用4杯25度的水合在一起,輕松把水溫升到100度。結論是:僵化的思維、落后的制,永遠無法培養出有創新意識的大科學家!一名教育家再次給中兩國的孩子各一杯水,結果中國孩子把4杯25度的水合在一起,輕松把水溫升到100度,而國孩子則放在太下慢慢曬到100度。結論是:國孩子雖然輸了,但國的教育讓他誠實有品質,不耍小聰明,以后能為正直的人。一名教育家分別給兩群孩子一杯水,要求不用火就讓水沸騰。中國孩子在太下各自曬水一天后失敗。國孩子商討后,將4杯25度的水合了100度。結論是:僵化的思維,落后的制,永遠培養不出大科學家,也無法培養出有合作意識、互助神的青年。一名教育家再次分別給兩群孩子一杯水,要求不用火就讓水沸騰。中國孩子商討后,將4杯25度的水合了100度。國孩子則將水放在太下曬了一天,水溫升到100度。結論是:中國的孩子永遠學不會自己解決問題,總是想依賴群的力量。國的孩子能夠獨立自主、自力更生,這樣的民族才有希。一名教育家再次給中兩國的孩子各一杯水,要求在不使用火的況下讓水沸騰。中國的孩子將水在太下曬了一整天,水溫升不到100度便不回家吃飯。國的孩子想了想覺得不可能便放棄了。結論是:這樣永遠也培養不出大科學家。一名教育家再次給中兩國的孩子各一杯水,要求在不使用火的況下讓水沸騰。中國的孩子想了想,覺得不可能便直接放棄了。國的孩子拿來父親的朗寧解決了教育家。結論是:從小培養反抗強權的意識,比任何教育都重要。

讀完這篇“公知”杜撰的文章,大家是否覺得有些稽,對于這樣的文章怎麼會有人信以為真呢?然而,在那個大部分民眾知識匱乏、信息封閉、辨別能力相對較差的時代,這樣的“公知文”不僅有人相信,甚至被用來教育下一代。就我個人而言,上中學時曾被某位老師用類似的“公知文”進行教育。當然,現在我們再看這類杜撰的“公知文”,不僅能夠看出一些西方國家雙標的手法,更能看到當時某些“公知”的不良用心。這樣的“公知文”不僅了解釋“雙標”的巧妙答案,也了一個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