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彩禮一直以來都是備關注的熱門話題。無論彩禮多,是否應該給予,是否應該退還,這些討論總是充滿爭議,無法達共識。而在這種況下,一些奇葩新聞總是會出現,添油加醋地火上澆油。最近的一則新聞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上海外賣小哥為28萬彩禮加班活活累死”。盡管只是一句話,但這條新聞的影響力卻非常巨大。僅僅看標題,我們就可以想象到評論區會是怎樣的場景。這就像是往炸藥包堆里扔了一煙頭,點燃了很多人的緒,讓本來敏的彩禮話題變得更加容易引發爭吵。然而,我們要討論的并不是彩禮這個話題,而是這則新聞本。你知道嗎?這則彩禮新聞發布后不久,方就出來辟謠,稱其中的容都是謠言,甚至連配圖也是盜用的。這意味著,在評論區爭吵的大家實際上被人欺騙了緒,白白吵了一架。這讓我意識到,有些新聞從一開始就是不對勁的。通常況下,當我們讀到客觀事實報道的新聞時,我們的反應應該是冷靜客觀的,即使在觀點上有分歧,我們也可以在深思慮后理討論。但有些新聞卻完全不同,它們只會帶來仇恨。就拿這則彩禮新聞來說,我認為編造它的人從一開始就是為了挑起矛盾,給互聯網增加仇恨。以一張圖片開局,配上夸張的大字報標題,再加上彩禮、兩婚姻和死亡等關鍵因素,這樣的新聞讓人很難不爭吵。因此,相比用“新聞”這個詞來形容它,我更愿意稱之為“新黃新聞”。在這里,我先解釋一下,黃新聞一詞源于19世紀的國。當時,兩位報業大亨為了商業競爭,在新聞報道中大肆使用夸張的標題和刺激容,以提高報紙銷量。這種況聽起來很悉吧?相信大家在刷手機時也經常看到類似的新聞。現在,如果我們把黃新聞的說法用在現在的互聯網上,就會發現互聯網早已充斥著黃新聞。相比過去的紙質時代,現在要制造新聞變得非常容易。只要大家打開社,就會發現人們越來越頻繁地嘆“沒有新聞可以不發”。因為有些新聞實在是太無聊了。它們無聊到讓人懷疑自己打開社的意義是什麼。除此之外,新黃新聞還有很多形式,比如造謠。就像前面提到的彩禮話題一樣,最近我看到了一個視頻:“我們六姐妹都想結婚了,你愿意給我個穩定的家嗎?”視頻中寫著,彩禮都是10萬,你會選擇哪個做朋友?毫無疑問,評論區的氛圍可以想象得到。人們對材、長相和格進行評價,對價比進行分析等等,然而很快就有網友表示,自己的照片被該博主盜用了。原來所謂的10萬彩禮六姐妹照片實際上是一位孩和好朋友聚會時的合照,這個視頻的照片完全是盜圖。發布者知道這樣的容會引起點,吸引大家的注意力,所以他們惡意盜用照片來編造這樣的新黃新聞,騙取流量和點擊量,這是非常可怕的。然而,新黃新聞的危害遠不止于此,它們甚至可以挑起對立,煽本不該存在的仇恨。比如,最近上熱搜的一則新聞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長期以來,資助貧困地區孩子讀書一直是備贊賞的行為。然而,與此同時,最令人擔憂的事也發生了,那就是遭遇到白眼狼。“大家給評評理!我曾經是一個貧困大學生,有人資助我4年,現在畢業兩年了,我每個月只有4000多元,而一個月的花銷有七八千,現在對方不管我了,也沒有幫我找到好工作。他那麼有錢,幫助我對他來說輕而易舉……”這是一個現代版的農夫與蛇的故事,任誰看了都會生氣。然而,只要你花點時間去搜索相關視頻,就會發現網上有很多文案完全一樣的視頻,他們的故事一模一樣,背景一樣,甚至說話的語氣都一樣。這是一群別有用心的人,抓住了我們的痛點,為我們量定制的新黃新聞,充斥著吸引流量的碼。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它們真的很可怕。當反轉反轉又反轉的故事一次又一次地傷害我們的同理心,當我們善意和信任在無形中被謊言消耗殆盡時,那些真正貧困的孩子們呢?那些真正需要幫助的農民們呢?他們該怎麼辦呢?我想,我們應該警惕起來了。互聯網不應該是這樣的,新聞也不應該是這樣的。我相信,我們可以通過改變態度來改變這種況,在爭吵之前先看看消息的來源,在辱罵之前先看看信息的來源,在面對難以判斷真偽的消息時,先“讓子彈先飛一會”,以看新聞的態度去看待新聞,也許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看到真相,擺新黃新聞的束縛。讓這些充斥著謊言的新黃新聞無法再統治互聯網,不要讓新黃新聞殺死真正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