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的善良,是懂得“換位思考”“己所不,勿施于人”,自古以來,人與人之間,最難的便是。自己不希的,就不要將其加諸在他人上。學會換位思考,將心比心,這是每個人必要的修行,也是人世間最頂級的善良。換位思考,是一種諒一個真正善良的人,往往最懂得換位思考,在細微之諒他人。正如有句話說得好:“已識乾坤大,猶憐草木青。”越是見過大世面、有修養的人,越是懂得換位思考,心懷悲憫,善待周圍的人與

撒貝寧在主持《挑戰不可能》的節目時,有一期的嘉賓表演完看魚鱗判斷魚重量的技能后,準備跟他握手。就在握手前,那位嘉賓在水缸里洗了一下手。見狀,撒貝寧立即傾同樣也洗了一下自己的手,然后才和對方親切地握起手來。這種無論對待誰,都懂得換位思考,將心比心、周全他人的態度,正是一個人對他人最好的關懷與諒。而所有諒的背后,都是最深的善良。

換位思考,是一種尊重蘇東坡曾在詩中寫道:“橫看嶺側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同一事站在不同的角度看,是不一樣的。告訴了人們“換位”的重要。蘇東坡自己曾就因不懂換位思考而吃過虧。有一次,蘇東坡去王安石的家里拜訪,見桌子上有王安石寫了一半的詩稿:“西風昨夜過園林,吹落黃花滿地金。”蘇東坡看完便笑了,堂堂宰相居然不知道花只會枯萎,不會落瓣。于是他自顧自地提起筆來,在王安石未完的詩稿后面添寫道:“秋花不比春花落,說與詩人仔細。”寫完后,蘇東坡揚長而去。此事不久后,蘇東坡就被貶去了黃州。到黃州之后的一個重節,蘇東坡跟朋友喝酒賞花時,驚訝地發現,黃州的花居然紛紛飄落,滿地金黃,跟他之前自以為正確的常識完全不搭。朋友告訴他:“只有黃州的花是會落花瓣的。”蘇東坡一直覺得王安石在挾私報復、氣量太小,直到此時才明白,是他太過自以為是,不懂換位思考的狂妄態度,使得他對朋友失了尊重之心,這才導致了自己也不被尊重的后果。

換位思考,是一種溫暖看過這樣一則小故事:有個人晚上行路的時候,見一個瞎子提著一盞燈籠。見此他覺得十分奇怪和不解,便上前問瞎子道:“你眼睛又看不見,還提著燈籠做什麼,這不是白費勁嗎?”瞎子卻說:“正因為我眼睛看不見,所以夜里行路時才更應該提個燈籠,這樣就不用擔心別人會不小心撞到我,而給他人造不便了。”正所謂:助人便是助己。真正善良的人,永遠懂得換位思考,會設地為他人著想,這是一種推己及人的溫與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