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洲討運費的事件已經過去一個星期,但很多人竟然把“罪名”歸結為武漢人、甚至是湖北人的“劣”,對于這種觀點,我覺得實在是太偏激了。我是隔壁河南的,來到武漢也有四年了,在這四年里由于工作的原因,我去過除神農架之外所有的地級市,所以對于湖北和武漢還是相當了解的。

都說出租車是一個城市的窗口,我在武漢坐出租車不會低于一百次,但從來沒有遇到過黑車,一般都是打表多錢就是多錢,即使有個別不愿打表的也只是多要個十塊八塊的,或者半夜在武漢站到我要去徐東,發幾句牢,卻都沒有表現出宰人的意思。武漢人也不歧視外地人。我在介紹自己是信人的時候,從來沒有誰說“你們河南人這怎麼的,那怎麼的”之類的,反而有不人會主提到“你們信的茶葉不錯”。

也有很多人都說武漢人或湖北人明,這一點我不否認。不過我覺得這個“明”不能算貶義詞,反而是有誠信支撐的,它背后的含義是“屬于我的你一分都不能,但屬于你的我也不會你一分”,所以跟武漢人打道,只要事先約定好規則,后續基本沒什麼好擔心的。當然,武漢人并非沒有缺點。以我去年初在社區當志愿者的經歷來看,有相當一部分人的子比較急,不會把你的話聽完,在氣頭上也不聽勸,想說服他們改變主意相當不容易。不過人無完人,都是凡夫俗子,誰還沒有兩個缺點呢?

要說武漢人不中,欠錢不還,賴運費不給,那絕對是扣帽子了。真是這樣的話,有哪個司機還敢開車來武漢?難道這麼多年武漢上千萬人的食住行都是靠空投補給的嗎?至于說武漢人忘恩負義之類的,更是加之罪的說辭。7月20多號,很多邊的武漢人都主給鄭州捐款了。巧我從武漢回老家信,在京港澳高速上遇到載著小船北上支援的武漢牌照車輛絡繹不絕,這些事是忘恩負義的人做出來的嗎?所以看到任何事都不要一桿子打翻一船人,更不要搞地域攻擊,因為你看到的往往只是極個別的人,或者現象。#茶生活# #武漢邊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