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應該注意到,在家庭中,年長的長輩和兄弟姐妹的數量相對較多,但是到了年輕父母這一代,通常只有一個兄弟姐妹,而到了大齡兒的這一代,往往都是獨生子。這一現象實際上反映了我國新出生人口數量的下降問題。今年新出生人口可能不足800萬。

由于我國長期以來新出生人口數量不理想,再加上社會老齡化問題逐漸嚴重,因此在2016年開放了二孩政策,以刺激生育,緩解我國社會老齡化況,并加強新生力量的培養。確實,在二胎政策實施后,新出生人口數量明顯增加,比2015年多了131萬,效果非常明顯。當時人們普遍認為,二胎政策的開放將導致人口出生率年年上升。然而,事實卻迅速打破了這種觀點。2017年,人口出生數量降至1723萬,2018年繼續下降至1523萬,2019年降至1465萬。2020年急劇下降至1202萬,2021年僅有1062萬。去年,也就是2022年,人口出生數量甚至不到1000萬,降至令人擔憂的956萬,比6年前減了830萬。據這種趨勢,人們分析今年的人口出生數量可能不足800萬。

目前社會上的一些現象似乎也證實了這一點,因為我們很難看到“大肚子”孕婦在街上走了,一些兒園甚至小學也出現了“關閉”的現象,婦科診所的人數也減了,甚至市面上的母嬰店也不再熱門。新生嬰兒數量下降,是什麼原因導致人們不愿意生孩子呢?不足800萬的人口出生數量是一個現實而嚴峻的問題。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人們不愿意生孩子呢?

首先,育兒的經濟投是一個“無底”。生養一個孩子的本非常高,誰也說不清楚,但對于每個家庭來說都是一筆巨大的支出。有些父母甚至一輩子都在為子賺錢。育兒本巨大,家庭很難有多余的錢去生二胎。這是一個普遍現象,因為每個家長都希在自己的能力范圍給孩子提供最好的條件。因此,育兒理念通常是據家庭收來制定的。普通家庭可以提供孩子良好的生活和基礎學習資源,而小資家庭則可以提供更好的生活條件和學習資源。而中產階級家庭可能會提供更多的培養計劃等。總之,家長們希盡力讓孩子變得優秀。然而,在心養育一個孩子之后,家庭的經濟能力已經無法以同樣的方式支持第二個孩子了。

其次,生活越來越“安逸”,人們的惰增強。我國的民眾幸福指數很高。在這個國家,沒有戰,幾乎沒有天災,設施齊全,資充足,社會秩序穩定。相對來說,在全球范圍,我們擁有了基本上是最理想的生活環境。然而,日益安逸的生活讓很多人逐漸變得懶散,家庭責任減弱,更追求個人的理想生活狀態。不年輕父母甚至認為生孩子非常麻煩,因此不愿意再生孩子。然而,大多數人仍然有著一定的家庭觀念,所以目前大多數家庭只有一個孩子。然而,一些人完全喪失了家庭觀念,并且與傳統文化疏遠,可能會選擇“不生育”。當然,我們不能怪罪這些人,畢竟他們的生活環境造了這種思想的產生。為了避免“丁克族”現象的出現,國家應加強傳統文化教育和國民責任培養等方面的工作。

第三,養育孩子需要消耗力、力甚至神。每個寶媽都知道養孩子有多累,每個家長都知道養孩子需要多力。孩子的安全、健康、養育、學習等問題幾乎會耗盡每一個家長的力。養育一個孩子真的是非常辛苦的。以我家孩子為例,懷孕期間要擔心輻撞、營養和發育等問題。孩子出生后的第一個月,無時無刻都要擔心孩子的飲食、睡眠、黃疸、大小便等問題,整個月我幾乎沒有好好睡過覺。孩子開始吃輔食時,我又要擔心他能吃什麼,不能吃什麼,用什麼吃,怎麼做,溫度要多等問題。孩子睡覺時,我要擔心他的頭型發育、空氣質量、呼吸問題、覺冷了或熱了、出汗怎麼辦等問題。孩子學走路時,我又要擔心他用什麼學、學步車是否影響發育、撞后怎麼辦、如何減撞、哪里適合走路等等。孩子長的每個階段,家長都有無盡的擔憂和煩惱,這種力最終垮了很多人的生育意愿。

第四,不利于生育的文化環境。提到這一點,很多人可能會認為是到西方“丁克”文化的影響。但實際上,這只是其中之一。除了丁克文化的影響,還有其他一些文化因素。例如,日益泛濫的彩禮文化,以及網絡所創造的一些偽致文化等。由于普通民眾很難建立客觀的辨別意識,很可能會到各種雜七雜八的文化影響,從而導致他們不再重視生育問題,或者認為“沒有能力”重視生育問題,例如認為自己賺不夠彩禮,因此無法娶媳婦等。

總之,人們不愿意生孩子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包括育兒經濟投巨大、生活日益安逸導致惰增強、養育孩子消耗力、力甚至神,以及不利于生育的文化環境等。面對可能不足800萬的新出生人口數量,我們應該如何看待這個問題呢?你愿意生二胎嗎?如果不愿意,國家應該出臺哪些政策才能使你愿意生二胎或者三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