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了《四川省都市武侯區多措并舉扎實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一文,向全國推廣武侯區在老舊小區改造方面的經驗做法。如今,老舊小區改造已經為一個普遍的議題。都市于2022年發布了《都市城鎮老舊院落改造“十四五”實施方案》,據該方案,都將大力改造提升城鎮老舊院落,以防范和化解重大安全風險,改善人居環境,補齊功能短板,完善治理服務,打造更加麗、完善、便利和和諧的“幸福都”。在2022年至2025年期間,都計劃改造2242個老舊院落。2022年,將完對老舊院落中存在的D級危房、燃氣、供電、排水、消防、安防等安全患的全面排查整治工作;改造601個老舊院落,涉及7.2萬戶,總投資約為15.5億元。到2023年,將改造592個老舊院落,涉及5.8萬戶。到2024年,將改造505個老舊院落,涉及4.6萬戶。到2025年,將改造544個老舊院落,涉及5.7萬戶。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都的各個地區都開始行起來,積極進行“拆舊增新”,改善老舊小區的環境。然而,對于武侯區來說,“拆舊增新”只是老舊小區改造的最基礎工作,更重要的是如何改善老舊小區的管理模式,取得長效治理果。因此,武侯區不斷創新措施,在尊重群眾意愿的基礎上,將“基層黨建引領”和“社區自治共治”融到改造的整個過程中。在老舊小區居住安全、功能集和長效治理等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效。正是這些措施為了武侯區在全國眾多老舊小區改造經驗案例中突破困境的原因。那麼,武侯區是如何做到的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首先,武侯區以“微網實格”治理為重要抓手,推治理力量向網格下沉,將矛盾需求在基層化解,不斷提高社會治理的細化和群眾服務的準化水平。通過建立“樓棟長+下沉干部+志愿者”網格力量系,武侯區打造了超過六千個微網格,將社區治理延到樓棟,細化到單元。利用微信群建立起問題反饋和宣傳員的通機制,實現了基層治理的最后一百米。同時,武侯區還立了766個小區院落黨組織,從居民黨員骨干和退役軍人中選拔培養了6000多名樓棟長,形了“黨支部+自治組織+微網格”的工作架構,將“基層黨建”融到改造的整個過程中。

其次,在基層治理的過程中,老舊小區業主和業之間的矛盾一直是一個薄弱環節,嚴重影響了居民的生活和社會的穩定。針對這個問題,武侯區認真學習借鑒了“楓橋經驗”,并得出了一個結論:業行業不同于一般的商業行業,它的本質是準公益服務業,應該遵循信用原則。因此,在老舊小區改造中,重建小區信用系和制度化變革業模式變得不可或缺。于是,“信托制業”應運而生。通過“公開明、開放參與、信義為本”的運行機制,實現了對小區矛盾糾紛的源頭預防和化解。目前,這種工作方法已經在全市推廣了300多個小區,使用“信托制”工作方法管理的小區矛盾糾紛較2019年減了95%。同時,“信托制”工作方法被住建部列了《老舊小區改造可復制政策機制清單》,并選了全國的“楓橋式工作方法”。

總之,都市武侯區在老舊小區改造方面采取了多種措施,取得了顯著的效。通過“微網實格”治理和信托制業模式的引,武侯區改善了老舊小區的管理模式,取得了長效治理的果。這些經驗在全國范圍有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