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2月4日是第10個國家憲法日,上海市楊浦區也將在12月1日至7日舉辦第35屆憲法宣傳周活,以“大力弘揚憲法神,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為主題。通過學習憲法、民法典等國家基本法律的知識,我們可以了解到與推高質量發展和現代社會治理切相關的新法新規,同時也能夠弘揚憲法神,悟法治文化的重要

國家憲法日的設立旨在增強全社會對憲法的意識,弘揚憲法神,加強憲法的實施,全面推進依法治國。2014年11月1日,中國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通過了設立國家憲法日的決定,將每年的12月4日定為國家憲法日。這一舉措不僅是為了增加一個紀念日,更要使這一天為全民的憲法“教育日、普及日、深化日”,從而形全國上下尊重憲法、憲法至上、用憲法維護人民權益的社會氛圍。

憲法作為我國的本大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它規定了國家的本制度和本任務,是人們行為的基本法律準則,也是保持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長治久安的法律基礎。憲法是中國共產黨執政興國、團結全國各民族人民建設中國特社會主義的法制保證。作為本法,憲法是其他法律、法規產生、存在、發展和變更的基礎和前提條件,它于我國獨立、完整和系統的法律系的核心,是我國法律制度的基石。

2022年12月,在現行憲法公布施行40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題為《譜寫新時代中國憲法實踐新篇章——紀念現行憲法公布施行40周年》的重要文章。這篇文章深刻總結了我國憲法制度建設的規律認識,強調了推進憲法理論和憲法實踐創新的重要。我們應當深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和關于憲法的重要論述,從中深刻領悟新時代我國憲法理論和憲法實踐創新的制度力量,堅定我們對憲法的自信和自覺,推憲法的全面貫徹實施,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堅實保障。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領導人民制定和實施憲法,最本的目的是維護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意愿、保障人民權益、增進人民福祉。”我國的立法工作對人民的迫切需求作出了快速有力的反應。2021年,國家立法機關立法明顯提速,打破了近年來立法數量的紀錄。這些法律為人民的好生活提供了堅實的法律保障。

其中,《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它在第一條中明確寫明“據憲法,制定本法”。另外,《個人信息保護法》于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明確界定了個人信息和敏個人信息,并充分現了“告知-同意”的核心原則。此外,《家庭教育促進法》于2022年1月1日起施行,這是我國首次就家庭教育進行專門立法,旨在落實中央關于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文件神,真正實現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配合。此外,《反電信網絡詐騙法》和《無障礙環境建設法》也將相繼施行,為保障人民的利益和促進社會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法律保障。

在楊浦區憲法宣傳周的活中,我們應當深學習了解這些新法新規,進一步弘揚憲法神,悟法治文化的重要。只有在全社會共同努力下,才能夠推法治文化的建設,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全面建設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堅實的法律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