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網上流傳著江蘇南京一商場包含“旭日旗”元素的日系圖案紙和廣西南寧地鐵的廣告畫中發現“日本軍旗”圖案的消息。這一事件引發了社會熱議,有人支持清除敏元素以維護民族,也有人指出不應當斷章取義,妥協會對國主義造傷害。盡管意見不一,但都指向了國問題,形了相關行為到底是“國”還是“礙國”的討論。

國問題之所以到關注,是因為國是人世間最深層、最持久的,是一個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國主義已經融中華民族的基因中,為普遍接的主流價值和社會共識。而對于國主義的行為,不論是肆意侮辱國主義本國人士,還是以“反串黑”“低級紅”的方式挑是非,都是典型的“礙國”行徑,勢必引發廣大群眾的強烈憤慨。

國問題的討論對于社會意義重大,需要基于事實,實事求是地得出結論。要判明“國”還是“礙國”,必須依法對正確的行為和意見予以肯定和支持,對錯誤的行為和意見提出批評或依法懲。在理“瓷”國主義的行為時,依法理是關鍵。不管打著什麼旗號,只要違法就該付出應有的代價。良法善治安天下,依法治理象,將更好凝心聚力,激發全社會斗的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