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為小日本排放“核污水”,搶鹽的現象再次出現。我打電話給父母時,幸好他們并沒有參與“搶鹽”的行列。網絡上對于這種行為普遍冷嘲熱諷,并加以指責。如果是三年前,我可能會寫上幾千字,來分析這種行為的荒謬和愚昧。但現在,我不再這麼做了。說實話,雖然我不會去搶鹽,但如果我父母想去搶幾包鹽,我除了叮囑要注意安全,也不會勸阻。鹽并不貴,買幾包放在家里總比焦慮恐慌要好。我說這些,并不是說搶鹽是對的,也不是鼓勵大家去搶鹽。我想表達的是,無論是搶口罩、搶板藍、搶布芬,還是搶米面油、搶鹽、搶蔬菜……每一次哄搶,參與其中的人也是害者。對這種行為的指責和嘲諷并沒有什麼實際作用。

故事中的孟子的母親在家里織布,一個鄰居慌張地跑進來告訴孟子殺人了。孟母了解自己的兒子,相信孟子不會殺人,便繼續織布。過了一會,又有一個鄰居跑進來說孟子殺人了。孟母仍然繼續織布。然后一大群鄰居跑進來,告訴孟母孟子被抓住了,殺人的罪行已經查實!孟母驚慌失措,放下手中的活,去尋找孟子。后來才知道,殺人的不是孟子,而是一個孟梓的人。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謠言會讓人恐慌。有人制造恐慌,有人傳播和放大恐慌,老百姓被地接恐慌,然后被地卷“哄搶”的行中。而網絡大V們的冷嘲熱諷只會讓況更糟。

每一次哄搶的背后,總有一些人在笑得合不攏。這幾年,搶板藍的行為導致公司價不斷上漲。當居民困在家中搶購糧食、大米、食用油、鹽和蔬菜時,有多人大發橫財……在這次“搶鹽”事件中,有一則新聞引起了我的注意,西安一家生鮮店老板為了提高銷售額,在網上散播“日本正式排放核污水污染整個海洋,大海被污染海鹽就不能吃,囤鹽啦,肯定要漲價啦!”的消息,制造恐慌,結果被警察抓了起來。而網上有一位據說排名第一的“正能量大媽”,一邊放肆販賣恐慌緒,一邊在網上賣鹽,趁機大賺一筆,然后將質疑賣鹽的網友打“反賊”。搶鹽事件之后,對日料和海鮮的恐慌緒也隨之而來。盡管日料店的原料大多來自國,市場上的海鮮也絕大部分來自國。我有一個姨家的表哥一直在海上工作,去年他決定貸款買一艘船。昨天我給他們打電話,表嫂告訴我表哥還在海上漂泊,過幾天才能回來。看到網上那些罵海產品主播的視頻,我真替他們擔心。我在網上看到一個數據,2022年,中國海洋業人口為1619.45萬人,海洋捕撈產量為950.9萬噸,總產量為3227萬噸,僅略低于淡水總產量的3407萬噸。海洋漁業占據了中國漁業總產量的一半。一粒沙子足以讓一個人陷和困,如果對海鮮的恐慌緒持續蔓延,將影響到這一千六百萬人的就業以及無數家庭的生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