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程序員這個群中,有一些口頭禪經常會在他們之間流傳:“不可能出錯的,你刷新試試”,“在我電腦上可以的,你清下緩存試試”,“邏輯沒問題的,為什麼不能運行了呢”“我自測都好好的,你是不是作不對”等等。這些話語在我五年多的程序員生涯中聽過無數次,也有很多次“自測明明好好的”之后就是“啪啪打臉”的檢查出代碼問題。于是,在我們的代碼提程序中,增加了一個環節“review代碼”,這個“review”分為兩種:自我review和他人review,相當于自行檢查一遍代碼和讓他人幫助檢查一下代碼。通常,“自我review”很難發現自己代碼里存在的失誤,尤其是在剛敲完這段代碼不久,再怎麼檢查都覺得自己是正確無誤的。但是有些問題其他人幫忙review的時候,一眼就發現了。在程序生涯中,我遇到多次新人代碼線上報錯后,自行查bug怎麼也查不出來的況。花了一兩個小時重新注釋、運行、檢查、排錯后還是無法找到真正的問題所在,實在沒辦法了,尋求其他人的幫助檢查代碼,結果發現是循環中某個變量未初始化導致的。僅簡簡單單一行代碼(int x =0 ),帶來的排查、提碼、測試等環節的時間本重度提升。在尋求他人幫助的前提下快速得到失誤問題的理,這還是況比較好的。最為可怕的事是,有些人明明知道代碼有問題,花費了一兩個小時無法排查的況下不會主尋求外界幫助,一個人死扛導致花費了大半天甚至一天才解決問題,可想而知帶來的損失更難想象。
有段時間,我致力于為一名“長型”博主。關注“長類”博主的人應該知道,這類博主有一類常規文章做“復盤文”,大家會寫周復盤、月復盤、年復盤并文發布,而我也是寫復盤文中的一員。其實,寫復盤文章好是很多的。因為要“復盤”首先就要“計劃”,通過拆解目標,很容易做到一個月、一周甚至每天的計劃,再通過“復盤”去分析自己在過去的一段時間是否達目標、達或未達的原因是什麼、下一階段如何改善能重新達這個目標。寫復盤文的人很多,我發現有些博主通過“復盤”在短短幾年時間里就得到飛速地長,而類似我這樣的博主似乎不斷在復盤,但長的腳步卻緩慢至極。我很不能理解其中的原理,直到看到抖音上做職場指導的一個老師的視頻講述“你永遠無法自己找到晉升失敗的真正原因”。他說“你沒法給自己復盤,那個東西不復盤,那個東西過程回溯。你思考框架就在那里,你把那些東西寫下來,回溯的過程中你也找不到哪個點真的是對你產生最大影響的點,甚至于說你會邏輯自洽,自洽認為說‘這塊我好像沒有什麼問題’‘這塊好像有點問題’,然后你會給自己找個理由,然后說我就是因為這個沒過或者說其實我應該能過的,是公司虧欠了我····”在這個“過程追溯”中,你好似明白了自己問題,但其實都是源自自己的猜測。如果想要做到真正的復盤,那位職場指導博主建議說“跟對你幫助最多或者說你們兩足夠信任、比你的級別高或者認知更深刻的人去通,幫你復盤,你可能才能真的找到原因。”所以,再回頭看自己與那些飛躍式長博主的區別時,我開始明白自己不過是“照貓畫虎”式的復盤,而他們都是有“導師”指引的復盤。看似形式一致,但里本質差別巨大。我的自我復盤常常自洽:今天就是自律不夠,所以無法達目標;昨天弄太晚了,導致今天力不足;本周意外的事太多了······而這些原因都不過是表面因素。實際可能是在心理力不足、做出的計劃并非是自己心的、力管理方法不當、計劃可調節空間不足等等,但是在沒有他人指引下,自己又如何能想到更深層次的原因呢?
《思考,快與慢》序言中作者說:“在人生最輝煌的時候,我們很難對自己的信念和需求產生懷疑,越是在最需要質疑自己的時候越難做到這一點,但我們可以從他人的真知灼見中到啟迪。”這就是所謂的“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當自己憑借直覺對某些事做出判斷時,是很難意識到自己會出現失誤的,只有旁觀者才更容易發現這些問題。為此,我們在生活中的行與判斷可以這樣做:1.在無法做到自我批評的時候,可以多多尋求他人幫助實現失誤矯正。2.自我復盤往往是虛幻式復盤,第三方視角參與的復盤才可能真正做到飛速長。當然,這個“第三方”的個人認知維度應該比你要高。最后,保持自信的同時自我懷疑,長和進步都是在不斷自我質疑中發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