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各類心理咨詢師培訓機構借勢“雙11”推出促銷活,宣傳力度大增,引發了人們的關注。據《法治日報》報道,一些心理咨詢平臺和機構收費高昂,心理咨詢師培訓合格證被包裝“從業資格證”,而且一些機構聲稱只需幾個月刷課時就可以拿到證書。這些所謂的“從業資格證”含水量很高。隨著工作和生活力的增加,人們對心理咨詢的需求也不斷增加,因此,心理咨詢行業的象亟待解決。

這些隨意拿證的“三無心理咨詢師”給社會造了嚴重的危害,問題不僅局限于資質造假和欺騙消費者的錢財,更在于這些“學”后的咨詢師可能缺乏專業知識和職業素養。對于那些正努力尋求幫助的心理患者來說,如果遇到這類咨詢師,不僅得不到幫助,而且還可能到誤導和二次傷害,后果可怕。

報道中提到了山東的張士,只是搜索了一些心理咨詢的相關資料,就頻繁接到培訓機構的推銷電話,這一況說明所謂的心理培訓課程只是商業營銷手段,給大眾帶來了信息擾。這也為相關部門提供了線索,可以通過調查這些推銷電話追查違規培訓機構。

此外,加強執法的主也是非常重要的。據我國的《廣告法》,廣告應當真實合法,不得含有虛假容,不得欺騙和誤導消費者。相關部門可以據法律法規查涉嫌虛假宣傳的培訓機構,采取罰款、停業整頓、取締等措施。此外,相關政策的宣傳也要加強,讓更多的人了解相關常識,避免被誤導。

值得注意的是,我國經營范圍含心理咨詢的企業已經超過16萬家,但在心理咨詢專業人員準、職業培訓、執業資質、從業倫理規范等方面,還沒有明確的國家統一標準,也缺乏行業協會的管理。缺乏標準和規范使得管理工作變得困難。因此,相關部門應盡快出臺和完善相應的標準。

為了解決心理咨詢行業存在的問題,國家衛健委于2021年3月設立了國家心理健康和神衛生防治中心,其職責包括推心理健康和神衛生專業人才培養,建立師資隊伍,組織開展相關業務培訓等。類似的措施還可以更加大膽地實施,只有填補了心理醫師人才的缺口,改變“賣方市場”為“買方市場”,才能淘汰那些偽心理咨詢師。

當然,從個人的角度來看,當自己或家人出現心理問題時,最好先去正規醫院進行咨詢和治療。在這個過程中,要注意辨別相關資質和醫師的證件,必要時可以向當地衛生健康部門咨詢,確保對方的可靠后再進行繳費和治療。(翟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