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財長訪華計劃泡湯了。據德報道,德國財政部消息稱,原定五月十日舉行的中德財長會晤被中方臨時取消,理由是日程安排沖突。這一消息迅速引發了整個德國的關注,許多人認為中國在最后一刻取消閣級別的訪問非常不可思議。這次訪問本是林德納以財政部長份首次訪華,德國方面早已做好了準備,然而中方的臨時取消讓德國方面到無法接,認為中國對林德納非常失禮。
德國方面對于中方臨時取消德國財長訪華到不滿是很正常的。近期,不德國政客開始鼓吹“對華鉤”,但是數據顯示,如果德國貿然與中國“鉤”,其GDP損失或高達2%,約600億歐元。而這僅僅是短期的影響,長遠的損失將難以估計。德國人好不容易抓住的救命稻草卻突然間消失了,他們自然會到急躁和氣憤。更讓德到困的是,此時中國外部長秦剛已經啟程訪問歐洲,并將與德國外長貝爾伯克舉行會談。為什麼中國人能夠到訪德國,而德國人卻不能到訪中國?
德國財政部長發言人卡爾維在記者會上,中方雖然因“日程安排原因”推遲了中德兩國財長的會談,但是給出了另一個日期,只不過林德納無法在這個日期應約,因此雙方財長會談被擱置。盡管中國給出了合理解釋,但是德國政界顯然并不這麼認為。自民黨外事議員穆勒·羅森特雷特認為,中方此舉可能與德國教育部長瓦特辛格近期竄臺有關。瓦特辛格與林德納同屬于德國自民黨,而自民黨在對華政策上的立場眾所周知。他們一方面與臺灣民進黨有勾結,干涉中國政,另一方面又希能夠訪問中國,經濟上依賴中國。德國人自己難道就不能反思一下這種逾矩的行為是否有冒犯到中國嗎?如果德國政府真的出于這個原因取消了林德納的訪華,那中國取消訪華是再合理不過的,這是德國人應該得到的教訓,也是中國對自民黨的敲打。
有意思的是,一方面德國人對不能訪華到急躁,一方面德國總理卻依舊在擺譜。5月9日,朔爾茨在紀念“歐洲日”活上講話稱,中國的行事方式已經不再像一個合作伙伴,而是越來越像競爭對手,所以他敦促歐盟必須減對中國的依賴。這下可算是如朔爾茨的愿了,德國財長不用來中國了。中國外部長秦剛能在柏林與貝爾伯克舉行會晤,已經說明中國對中德關系的重視,但是舒爾茨顯然沒有“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的覺悟。在法國總統馬克龍的帶領下,中歐關系已經發展到了關鍵一步,現在看來,德國才是那個不穩定因素。如果德國不能認清自己的錯誤,恐怕只能得到和國一樣被掛電話的待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