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了近10年的微信,某一天突然發覺,自己開始不喜歡它了。你問我,為啥?三個字“變味了”。 不是微信本“變味”了,而是用微信的人變味了。 以前大家通過微信聊天,流工作學習,曬自己的心得,曬自己的思想,曬最近的生活工作態,漸漸地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增加了人與人之間的。 如今呢?不人把微信朋友圈發的信息,當作了詆毀他人,窺探他人私、肆意歪曲別人心思想態,甚至看作他人有不“安定”因素苗頭,某人和某人為一個圈子里的人等等的東西。 有些單位或者部門領導,也從每個人每天發在朋友圈里的信息,來衡量判斷下屬的言行德行。于是乎,微信圈僵尸一片,從活躍突然變了死寂。這是微信的悲哀,還是人的劣?利己主義者,遇見風吹草,總是會嗅到危機的存在。 既然邊現實的人,讓微信失去了他本來的功能,讓朋友圈了擺設,那麼,索就讓這些人永遠為僵尸。從開始屏蔽幾十人到現在屏蔽200人,雖有不忍,但是,轉念一想,有時人心不能太善,該狠時不能心慈手! 有時我們迫不得已去繼續屏蔽微信號上的一些人,也許正如一句俗語:“水安,魚則安之。”即便你不在微信朋友圈上發態,為他人評論、點贊,那麼,你就一定安靜嗎?我看未必! 每個人的記憶,大抵都有個起點,只是因為年甚至青年往往都是由一些時序顛倒的片段畫面組,仿佛面對淋漓揮灑的水墨長卷。微信作為一種現代便捷的際工,他可以最大限度和最及時的保存我們這些歲月的痕跡,讓我們在回味中找到他,從這方面講,我與他人最大的不同就是把人生中遇到的每一件值得記憶的事,保存在微信里,發布在朋友圈里! 在我人生的歷程中,在我剛剛步社會,參加工作時,那些曾經給過我幫助與關養分的一個個老人,似乎都在夕中列隊,向一個作彼岸的地方出發。此岸的苦與悲苦伴隨著他們平淡無奇的一世,有時我甚至連把他們留在塵世的夢里的機會也沒有。那是因為當時沒有微信,沒有這個朋友圈,倘若那時有這個,我想即便過去了幾十年,我依然可以在微信朋友圈里找到他們的影,再去追憶曾經的好時。 雖然他們與我無任何緣關系,但是長中一起經過的苦難歲月惺惺相惜,便也結下了一許緣分,有時在孤寂的他鄉,也是勝過許多平常親的。 人生在世,許多變故皆為不由己,但若時時隨遇而安,都可以做到知足常樂! 人世間的功名利祿,猶如山野里裊裊升起的炊煙,轉瞬即逝,何必絞盡腦去往里鉆? 雖然我開始不喜歡微信朋友圈,但是,我依然喜歡微信這個最現代,最便捷的工,尤其是他的儲存和記憶功能。 一個階段有一個階段的朋友、同事,走過這個階段,這些朋友、同事,也就過了“有效期”,過度的追憶與懷念,甚至打擾,也是給自己憑添一些心堵。 讓自己依然忙起來,忙到沒時間與力去思考無關要的人與事,曾經經歷的不值得繼續往的朋友、同事,也就這樣悄然淡忘了。而微信屏蔽這些人,其實也是最快速淡忘的一種方式。 該珍惜的人,永遠也不會因為屏蔽而淡忘,該淡忘的人就算不屏蔽,其實也早已從心深將其刪除!這就是真實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