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位子在離職那天花了三個半小時退了600多個工作群,引發了廣泛的討論。網友們評論說,這不是簡單的離職,而是在贖。這種調侃背后實際上暗示了工作群對生活的侵占。事實上,良好的工作和生活平衡是每個“打工人”應該擁有的。如果這種平衡被打破,生活被工作綁架,無論工作效率如何,都會讓“打工人”陷耗的困境,這是我們應該重視的問題。

在互聯網時代,智能化辦公為了一種趨勢。微信工作群方便了日常流,同時也加強了團隊的凝聚力。當使用得當時,微信工作群可以事半功倍。然而,過多或者雜的工作群會偏離正常的通軌道,逐漸變“打工人”無法言說的負擔。有些工作群看似熱鬧,實際上效率卻很低。一條簡單的“收到請回復”的消息,卻會引來滿屏的回復,需要滾好幾屏才能找到關鍵信息。而且,我們無法確定這些回復是出于習慣回復還是真正的付諸實踐。還有一些群則演變了點贊或者投票的群,本末倒置,反而降低了工作效率。實際上,我們可以在發送群消息之前進行篩選,突出群關鍵信息,將線上回復轉為實際行,從虛轉實。這樣可以緩解群消息冗雜的問題。

還有一些工作群沒有邊界,影響了群員的正常生活。一個簡單的@符號,就將群消息從工作時間延到了非工作時間。白天加黑夜,工作日加周末,“形加班”慢慢侵蝕了生活的空間。作為“打工人”,我們不得不出一部分注意力,關注每一個“紅點”,全神貫注地聽著微信提示音,生怕錯過任何信息。這實際上也反映了用人單位對于“八小時工作制”的忽視。我們應該盡量在工作時間工作事務,避免在非工作時間發出工作相關的消息,減群發頻率,給予“打工人”應有的尊重和面。人不是機,不可能全年無休。只有將自己還給生活,才能夠養蓄銳,發揮更大的潛力。

一些工作群存在著泄的風險。有些人為了方便,將與工作相關的人員拉進群,將文件直接發送,覺得這樣既省事又省時,但卻忽略了泄的風險。還有些人不小心將涉信息轉發到微信群,導致信息泄,產生不良影響。員工應該意識到微信辦公存在的風險,規范工作流程,涉信息不應上網。不僅要自己不在微信群中傳播涉信息,還要及時上報發現這種況。我們愿意使用微信群,是因為它接地氣、易作、便捷。平臺本沒有對錯之分,關鍵是如何善用。只有規范使用,才能實現健康發展,微信工作群才能夠更大程度地提高工作和生活的效率。希工作群能回歸本質,為我們的好幫手,而不是倒我們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