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是“閨”壞了是“敵”,看似只差一個字,卻能讓兩個人的關系產生天壤之別。微信和支付寶金額突然“不翼而飛”,化妝品竟被“貍貓換太子”。這個故事讓人們深刻認識到,有些人冠以“閨”的名號,卻以背叛和欺騙為伴,從而引發了對友的思考。
最近,臥龍區公安分局接到了群眾小樂的報警電話。稱自己的好友李某在不知的況下,多次將微信和支付寶的金額轉移到了李某的賬戶,并將這些錢用于個人消費。民警接到報警后,對小樂進行了詳細詢問。原來,小樂和李某本是形影不離的閨,不僅同吃同住,還一起買了一輛電車,被視為是“閨”界的扛把子。然而,在去年的十月底的一天,小樂帶著李某騎電車出行時,將手機給了李某保管,沒想到李某竟然利用這個機會給自己轉賬。通過查看微信和支付寶的轉賬記錄,小樂發現從四月份開始,自己的兩個支付平臺陸續出現了給李某轉賬的記錄,總金額超過1700元。與此同時,小樂還從其他朋友那里得知,李某在與其他合租人一起居住時,也存在現金和化妝品被盜的況。
經過大量的調查工作,警方于11月26日傳喚了李某,并對其進行了訊問。在訊問中,李某承認了自己的盜竊行為。表示,自己和小樂的關系一直很好,得知小樂手機的解鎖碼后,趁小樂消費時記下了支付碼。隨后,利用幫小樂保管手機的機會,多次通過微信和支付寶平臺將錢轉賬給自己。同時,還利用室友們對的信任和大意,對其他室友進行了盜竊。
目前,李某因涉嫌盜竊罪被臥龍區公安分局采取了刑事強制措施,案件正在進一步辦理中。這個案例提醒了大家,犯罪分子往往會利用被害人對“人”的信任和對作案現場環境的了解,以便更容易得手。因此,我們應盡量不將涉及錢財的碼告知他人,同時要妥善保管貴重品,時刻保持防范意識,以保護自己的生命和財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