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996只是眾多問題中的一個表象,我們需要思考的是問題的本質是什麼。國家、企業和雇員都需要競爭。加班的員工,加班的企業,加班的國家,都會因此獲得勝利,這就使得加班為常態。這就是為什麼會出現工賊、招聘欺詐和執法不力的原因。要改變結果,就要改變原因。然而,集權益的爭取是一項漫長而艱苦的過程。但作為個來說,相對簡單一些。我認為最好的突破方式是:提高自己的時間價值。從996到卷再到娃,這些現象都反映了社會對中年人的迫焦慮。不僅自到焦慮,還需要將這種思想傳給下一代。但如果你不傳遞,別人會迫你去傳遞。如果從小開始無法趕上,一步步都趕不上,自己不變得富有,就不去追求,那麼孩子長大后的終點可能都無法與別人家孩子的起點相比。因此,這實際上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產。問題的本質是資本用剛畢業不久的25-26歲年輕人來替換工作了10年左右、上有老下有小的基層管理人員和普通員工,從而榨年輕人,降低生產本。為什麼這種替換現象在互聯網企業中更為突出?實際上,這種現象在制造業、銷售行業和建筑行業中都發生過或正在發生,只是近年來聯網行業從業者較為突出而已。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況呢?一方面,資本的本質決定了要以更低的本獲取更大的利潤;另一方面,國職工保護制不健全,給了資本家鉆空子的機會。這驗證了馬克思的一句話:有了百分之三百的利潤,資本家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著被絞死的風險。那麼普通人該怎麼辦呢?對于普通人來說,要想逃過35歲危機并不容易,這時候職業選擇就顯得尤為重要。對于無權無勢無錢無資本的普通人來說,首先,盡量選擇那些隨著年齡和經驗積累能夠增加價值的行業,比如醫生、教師、公務員或工業技專家。這些行業崗位有限,而且從業初期工資較低,因此會有一部分人放棄。其次,選擇那些從業初期就有高薪水的行業,迅速積累起初期的資本,開展第二職業,切忌長期從事那些容易被替代的職業。至于第二職業的選擇,不建議選擇開店等行業,因為這些行業競爭太激烈,很容易讓積累的那點小錢迅速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