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快建設現代化熱帶濱海城市,力打造國際旅游勝地和自貿港科創高地的進程中,三亞涌現出一大批對黨忠誠、敢于擔當、實干敬業的先進個人和先進集。他們立足崗位、解放思想、擔當作為、開拓創新,為三亞高質量發展和當好轉型發展的示范作出了積極貢獻,是生活在我們邊的模范榜樣。

為了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示范引領作用,《三亞日報》特推出《學思想 強黨 重實踐 建新功——榜樣在邊》專欄,講述各行業的榜樣故事,凝聚進力量。

張遙是吉區環衛所清掃一隊隊長,他每天忙碌地清掃垃圾中轉站的路面垃圾,拭設備,巡邏,不放過任何一衛生死角。盡管是周末,但張遙仍然堅守在崗位上。他已經從事環衛行業十年,對于垃圾的氣味和辛苦早已習以為常。

張遙曾擔任臨春河垃圾中轉站的清運車駕駛員,每天凌晨他駕駛著清運車輛開始一天的垃圾轉運工作。為了確保城區的中轉站有足夠的傾倒空間,滿足居民的需求,他需要在各個站點之間奔波。即使遇到炎熱的天氣,他坐在駕駛室里,面頰通紅,但他仍然堅持工作。他說:“夏天很難熬,不僅是因為炎熱,還有垃圾的氣味。但既然選擇了這份工作,就要全心全意地做好,看到干凈整潔的垃圾站點,我就到很有。”

張遙的工作讓他的皮曬得黝黑,他總是帶著一雙“熊貓眼”。他的妻子陳莎莎也參與了環衛工作。在去年的新冠疫期間,他們夫妻倆一直堅守在各自的崗位上。他們互相幫助,一起投工作。他們的為了吉區一道別樣的“浪漫風景線”。張遙深社區進行核酸檢測采樣,清運醫療廢棄和涉疫垃圾,同時還進行消殺工作,保證市民有一個安全清潔的環境。

張遙從革命老區梅山出來,聽到了許多革命事跡,這讓他很大。他說:“寧愿一人臟,換來萬家潔,這是我的工作職責。”多年來,他一直秉持奉獻神,不怕臟、不怕累。他的付出得到了大家的肯定,獲得了許多榮譽稱號。

張遙時刻關心著環衛工作崗位上的同事們。去年除夕夜,他為值班的環衛工人們做了一頓暖心的年夜飯,勞他們辛苦勞作了一天。目前,他負責商品街社區的清掃保潔和垃圾清運管理工作。由于該社區人口眾多,餐飲店集,他的環衛任務更加重。然而,他從未喊累。

張遙帶領130名環衛工人組的消殺隊伍,在登革熱防治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們清理了海羅村和港門村的垃圾,對重點場所進行了消殺,為居民們的健康護航。張遙相信,新時代的偉大就是黨和人民一起拼出來、干出來、斗出來的。

當前,三亞正在進行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張遙希能和廣大市民一起,從自我做起,從邊做起,從現在做起,積極參與垃圾分類,共同創造麗的社區環境,為文明市民。

張遙用自己的方式守護著城市的環境,守護著城市的文明。他是一位守護城市環境的環衛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