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報訊(記者 孫云)昨天,楊浦區網紅思政課“大家微講堂”2023年第8講來到延吉新村街道,聚焦延吉的社區大管家事務所如何在“大”“管”“家”這三個字上做文章。同時,延吉新村街道的“延七睦鄰生活圈”建設也正式啟,“社區大管家”服務能級將持續提升,構建睦鄰生活圈,打造人民城市實踐點。

延吉新村街道為什麼要培育孵化專業化的第三方社會組織一一延吉新村街道睦鄰社區大管家事務所(以下簡稱“社區大管家事務所”),這是因為,2.05平方公里的延吉社區里,住宅小區大多是20世紀50至80年代建的售后公房小區,整呈現出設施設備陳舊、功能配套不全、日常管理制度不完善等況。因治理主隙、業委會人員不專業、問題主發現、社區矛盾常上、居民辦事多跑路等原因,街道與住宅小區業治理相關的“12345”投訴工單曾一度居高不下,居民群眾滿意度較低。

為從本上破解住宅小區業治理難題,延吉新村自2019年開始試行新型社區治理模式——社區大管家制度,協助居民區黨組織解決了一大批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改變了業委會執行能力弱的困局,暢通了黨建引領“三駕馬車”通協作的渠道,有效提升了居民滿意度、幸福度。

社區大管家事務所的工作理念現在“大”“管”“家”這三個字上:“大”指的是“社區大管家”制度針對的是住宅小區業治理中共的、界的、需要專業支撐的疑難雜癥;“管”指的是“社區大管家”制度對住宅小區業治理中的疑難雜癥通吃,來者不拒;“家”指的是用“家”的思維、手段化解矛盾和問題,變“清難斷家務事”為“管家能斷家務事”。

有了社區大管家事務所,延吉的不基層治理難題都有了“大管家”。例如,在延吉五村65號,由于老年人和殘疾人在356名居民中的占比高達50%,因此,樓下大門口進出必經的8級臺階就了影響居民生活的一道“高門檻”。事務所的“大管家”們通過聯合接待,協同相關職能部門多次現場勘查,最終商定采取“沿街破墻”的方式建造便民坡道,但是,25萬元的建設資金和沿街破門這一不常見的做法還是引起了一些居民的顧慮,使得改造無障礙坡道項目遇到了不小的阻力。此時,“大管家”們又主前一步,搭建通平臺,通過街道邀請區相關職能部門的工作人員、施工公司代表、居民區代表共同參與議事協商,詳細解讀工程資金的使用明細,并明確了在建造坡道后會同步安裝防盜門、監控裝備等,打消了居民的顧慮,讓這樁便民好事得到了100%的投票贊

通過幾年的發展,“社區大管家”制度已經在延吉發揮了十分積極的作用,并選2023年首屆楊浦區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十大創新案例”。為了進一步提升“社區大管家”服務能級,延吉新村街道又聚焦重點區域打造“延七睦鄰生活圈”,更好地滿足周邊居民特別是老年人的出行、流、學習、健、娛樂等需求,為社區群眾團開展活、居民參與議事協商、社區開展難題整治提供載和服務,讓社區更有溫度、更活力、更有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