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在北京舉行的第十二屆中華慈善獎表彰會上,廣州市社區慈善項目(廣州市慈善會)獲得了表彰。廣州市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廣州市慈善會會長蘇佩在會上發言,介紹了廣州社區慈善的實踐經驗。近年來,廣州在社區慈善領域進行了深發展,發揮慈善力量在基層社區治理中的積極作用,全面建立了“慈善、社工、志愿服務三融合”的社區服務系,積極推慈善社區的創建行立了930個社區慈善基金,實現了社區慈善(志愿服務)工作站在鎮(街)的100%全覆蓋。如今,慈善已為廣州城市整發展戰略的一部分。廣州市民政局不斷推慈善事業的高質量發展,充分發揮慈善在基層社會治理和第三次分配中的重要作用。近年來,廣州的慈善捐贈和慈善活年增長率均超過10%,慈善信息公開達標率達到100%,注冊志愿者數量也位居全國前列。在廣州,“人人慈善”已為一種新的時尚。無論是在地鐵站還是商鋪門口,都可以看到市慈善會設置的募捐箱;在校園中,年輕的大學生為本土慈善項目籌款;在社區中,“慈善空間”常常進行培訓輔導,幫助老年人使用智能設備。在廣州這座“慈善之城”,慈善不分大小,人人都可以參與其中。這背后是廣州長期以來在慈善氛圍營造方面的不懈努力。慈善組織是公益慈善服務探索過程中的關鍵主,而廣州正是慈善組織發展壯大的沃土。廣州對公益慈善類社會組織實行直接登記,并加大對慈善組織的培育和扶持力度。迄今為止,廣州已經連續舉辦了十屆社會組織公益創投活,投了1.96億元福彩公益金,培育了上千個公益項目。市民對慈善組織和慈善事業的信任是更多市民參與其中的基礎。廣州從2017年開始連續五年發布慈善組織明度排行榜單,推慈善組織明度建設。結果顯示,近年來,慈善組織的明度呈現整上升的趨勢,獲得A等級的慈善組織數量逐年增加。只有通過弘揚慈善文化,才能共建大之城。在廣州,慈善已經融了城市形象宣傳、榮譽表彰、中小學教育、廉潔建設等方面。每年舉辦超過5000場次的慈善花市、慈善廟會和北京路慈善嘉年華等社區慈善文化活吸引了千萬人次參與其中,“人人慈善”正在為廣州的新時尚。在廣州,人們可以在家門口參與公益事業。例如,在位于天河區的華工創益空間,志愿者們通過實地走訪文建筑、繪制文logo、制作文創產品等方式,將慈善活與社區文化相結合,并將慈善社區基金轉化為公益產品。廣州共有1068個社區慈善空間,涉及企事業單位、社會團、基金會等多個主類型,累計開展了550多次活,服務了超過8.4萬人次。這只是冰山一角。近年來,廣州高度重視社區治理創新和慈善事業創新發展,不斷出臺政策文件,通過多渠道、多方式、多層次地開展社區慈善,實現了在基層治理方面發揮更大作用的目標。社區慈善不僅是社區和諧的潤劑,也是解決社區問題的溶解劑。截至目前,廣州全市共設立了894個社區慈善基金,籌集了6294.15萬元的善款。這些慈善基金由鎮(街)、村(居)、社工站承接機構、心企業(個人)、居民代表等發起立,從社區中來,到社區中發揮作用。廣州一直把重善效作為慈善事業發展的關鍵詞,市民政局始終將慈善為民惠民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廣州通過善鄉村項目、公益創投類社區慈善項目、慈善醫療救助資金等方式,深化慈善事業,助力共同富裕、助力鄉村振興、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等方面發揮更大效用。廣州擁有許多優勢,例如法治慈善、明慈善和文化慈善等。廣州通過推法治慈善、提高慈善組織的明度和營造慈善氛圍等方式,不斷激發慈善事業的社會活力和公信力。廣州還將繼續聚焦群眾關切,弘揚慈善文化,深化慈善之城的創建,用心用用力做實社區慈善惠民項目,推慈善助力共同富裕、助力鄉村振興、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等方面扛起新的擔當和作為。廣州的慈善事業發展已經取得了顯著的績,通過廣東扶貧濟困日和羊城慈善為民行,籌集的款超過了45億元。廣州的慈善組織和志愿服務組織數量也非常龐大,市民政局不斷推慈善事業的發展,取得了顯著的效。未來,廣州將繼續推慈善事業的高質量發展,深化慈善之城的創建,為社區居民提供更多的慈善惠民項目,助力共同富裕、助力鄉村振興、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等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