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大兒子被確診為自閉癥和輕度智力障礙,陸鋒開始關注殘障人士的權益,希為孩子搭建更好的未來。在了解殘障群和無障礙環境的過程中,他接到了許多同樣需要幫助的家庭,于是他決定從幫助自己轉向幫助更多人。

在過去的7年里,陸鋒從一名企業家轉型為公益人,創辦了一個民間專業殘疾人公益社團——廣州市殘疾人服務協會。他和家人們幾乎帶邊的每一個人加助殘事業。作為一名企業家,他們邀請了超過700家心企業支持助殘,自己和家人每年出資近百萬元到助殘公益事業中,累計舉辦了950多場公益活,幫助了約40935名殘障人士。陸鋒一家人更是在2021年獲評為廣州市十大“最慈善家庭”之一。

2021年6月,廣州市聯合開展了廣州市2021年尋找十大“最慈善家庭”活,最終評選出了十戶“最慈善家庭”。這個活由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廣州市民政局、廣州市婦聯合會主辦,廣州市慈善會、廣州市公益慈善聯合會承辦。

在陸鋒看來,雖然廣州以“平等”“包容”著稱,殘疾人事業得到了社會多方的支持,孩子們可以走進校園,也能獲得一系列補,但在融合教育、支持就業等方面仍然存在著短板。“只有不斷匯聚社會心,打破殘障人士就業等融社會的瓶頸,包括自己孩子在的殘障人士才能獲得更好的未來。”

2001年,陸鋒來到廣州打拼事業。那時,他每天的行程都安排得滿滿當當,并通過力打拼,開了自己的公司,在人力資源行業做得風生水起。然而,1999年,他和妻子迎來了他們的大兒子,卻發現孩子有些不同。經過多家醫院的求醫,孩子被確診為自閉癥,評估為輕度智力障礙。陸鋒一家也經歷了畏懼、擔憂,從無奈、失到接和承擔。作為一個普通家庭的父母,他們原本期孩子能夠和其他孩子一樣長,但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他們才發現越來越多的困難和“麻煩”。

在大兒子求學的過程中,陸鋒去找小學校長聊天,從中了解到殘障群的生活、教育、康復和就業況。他發現,很多殘障人士在父母的陪伴下過得很幸福,但一旦父母離開,孩子們就面臨生存困境。這讓陸鋒意識到,殘障孩子需要在實現生活自理的前提下提升就業能力。

于是,2015年,他發起立了廣州市殘疾人服務協會,將自己的事業放在次要的位置,將工作和生活的重心逐步轉移到殘障公益事業上。他希通過協會連接心企業和心人士,聚集更多的社會力量,幫助殘障人士提升就業能力,實現就業甚至創業。立不久后,他組織了一些企業功創立了首個眾籌項目——“慈甜心”蛋糕工廠,將其辦殘障人就業庇護工坊,培訓殘障人制作蛋糕、點心并進行銷售,為他們提供有尊嚴的工作。

2021年,陸鋒聯了聽障群烘焙品牌“小分貝”,在支持店員大部分為聽障人士的同時,將過往的就業支持模式從庇護工坊轉向支持就業,讓更多障礙類別的人士可以進“小分貝”合作。目前,“小分貝”已在廣州荔灣、越秀等地設有分店,從過去的聽障人士就業支持逐漸轉變為“心智障礙人士+聽障人士”就業支持模式。陸鋒,已有數名心智障礙者進“小分貝”實習。

為了推殘健共融,讓社會多方了解和認可殘障群,廣州市殘疾人服務協會發起了“小水滴”活,打造助殘服務平臺。該平臺包括萬人蛋糕認捐計劃、無障礙心地圖、關教育、就業援助以及天才賦能計劃,關注殘障人士就業、出行、教育、社、生活等多方面的需求,邀請社會多方參與其中。

在“小水滴”活中,陸鋒一家人不斷帶、號召、鼓勵邊的好友和合作伙伴加助殘服務志愿團隊。如今,助殘志愿團隊員已達1000多人,累計超過700家心企業支持助殘,舉辦了950多場公益活,服務時數高達54200小時,幫助了約40935名殘障人士。

通過參與活,許多心志愿者對殘障人士的認識發生了改變。他們意識到殘障人士并非無能,只是需要幫助和支持。在廣州市殘疾人服務協會發起的殘疾人手工藝培訓計劃中,他們為殘障朋友免費提供培訓場所和學習材料,培訓他們掌握手工藝品制作技能。同時,協會還與企業合作,推銷殘障人士制作的手工藝品,幫助他們實現就業,緩解生活力。

廣州市殘疾人服務協會還開展了“心智障礙者教育”服務項目,聘請專業的心理咨詢師團隊,教授青春期心智障礙人群保護自己和正確往的知識,助力他們心健康長,提高社會往能力。

陸鋒認為,要實現“殘健共融”,不僅需要殘障人士自己走出家門,也需要全社會了解和接納他們。他希通過廣州市殘疾人服務協會的努力,讓更多人關注并支持殘障人士,讓他們能夠融社會,實現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