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攜程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寺廟相關景區門票訂單量同比增長310%。與此同時,從2月份開始預訂門票的人群中,90后和00后的比例接近50%。燒香拜佛和戴手串已經為年輕人的新式旅游項目和解驗,這是攜程數據的統計結果。(來源:澎湃新聞,日期:3月20日)

有人曾說過:“在上班和上進之間,年輕人選擇了上香;在求人和求己之間,年輕人選擇了求佛;在作為和作用之間,年輕人選擇了做法。”有人認為這種行為不夠正能量,也有人表示這是因為努力能夠改變的東西越來越,學歷能夠帶來的變化越來越小。然而,年輕人選擇燒香拜佛,并不一定意味著他們失去了自信進而迷信,也不代表他們選擇了“躺平”。不能簡單地將他們的行為歸結為心態問題或道德問題。現在的年輕人心態多樣化,寺廟的場景也不再單一。

舉例來說,南京鳴寺不僅有供奉菩薩的大殿,還設有法律咨詢室、心理咨詢室和圖書館。年輕人去寺廟并不一定只是為了上香,他們可能會在上完香后接科學的心理咨詢。這種“混搭”在當今的年輕人上很正常,也很值得同。因此,年輕人選擇燒香拜佛并不是倒退,而是一種尋找安全和緩解焦慮的方式。

最近,著名心理學家、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院長彭凱平在某社平臺發布了一條短視頻,視頻標題是“如何讓消極的人變得積極起來”。他認為,這一代年輕人是矛盾、沖突、掙扎的一代,同時也是不斷嘗試、特別的一代。社會經濟的發展給年輕人帶來了更多的可能,但生活和就業力也給他們帶來了許多限制。能夠戰勝消極緒的關鍵在于培養心理韌。那些缺乏安全的人更希能夠掌控局面,但這樣做也容易加重失控。因此,與其對年輕人的燒香行為憂心忡忡,不如多一些共,幫助他們掌控局面。我們應該讓社會更友好地對待年輕人,讓政策與年輕人更近,讓他們將不確定看作是可能,從可能中尋找理想。而對于年輕人來說,也不要把一切寄希于外部的幫助,還應該鍛煉心的堅韌。

最近,29歲的青年江暢在B站上發布了他的原創視頻《我花了2年,問了150個人,人生的意義是什麼》。這條視頻迅速獲得了27萬的點擊量和1447條評論。其中,點贊數最高的評論是:“我高中語文老師告訴我們,人生本來就毫無意義,重要的是我們要賦予它意義。”還有網友留言說:“人生的意義在于驗和創造,然后將記憶收好,并從中得以長。”彭凱平給年輕人的建議是面對長的不確定,他們需要發掘心靈的力量,用“的力量”、緒調節的力量和行的力量來抵各種焦慮。正如羅素所說:“幸福就是真實地活著”,或者如羅曼·羅蘭所說:“人的一生就像在霧中行走,只有把這一腳出去,才能看清下一步路。”我們應該相信年輕人有這種能力,或許我們所看到的所謂倒退,實際上只是年輕人螺旋式前進的一部分。很多事,當年輕人已經放下時,我們就不必再“抱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