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來,全球經濟到了巨大沖擊,加上其他各種因素的疊加,就業難題持續蔓延。隨著況變得越來越嚴峻,大學生們的就業工資預期不斷下降,甚至低于許多職業學院的技工人。加之高昂的大學費用,讓許多人開始懷疑讀書的意義。尤其是在農村地區,家長省吃儉用供養出一個大學生,畢業后卻找不到合適的工作,這讓人們難以接,曾經的“讀書無用論”再度抬頭。高投、高學歷與就業難的疊加,導致一些年輕人的就業心態失衡,他們既抱怨就業困難,又無法降低就業期,被稱為“不下孔乙己長衫”。這句話也引發了網絡共和社會關注。那麼,年輕人“不下長衫”的背后原因是什麼呢?

除了經濟發展困境、高收崗位減、大學擴招過度等客觀因素外,年輕人的心態失衡也是主要原因。首先,他們過于強烈地期知識能改變命運。特別是一些家境貧寒的學生,背負著上一代龍的期,多年來滿懷“知識改變命運”的強烈預期。這種預期讓他們無法降低就業門檻,只能拼命考公務員、考研究生或者等待機會。其次,不公平的就業待遇導致心理失衡。有些人明明學習績很差,但因為家長有錢有關系,能找到高薪輕松的工作。有些人明明考上了比自己差很多的大學,卻能通過各種“曲線救國”進國有企業、大公司,甚至是事業單位。而自己只能不斷考試、投簡歷,卻一次又一次地失,最終導致心理失衡。

第三,條件優越造了艱苦神的缺失。現在的畢業生以“90”末或“00”后為主,大多數是獨生子。相對于70后和80后,家庭條件要好得多,即使暫時沒有工作,家里也不會缺吃穿。這些年輕人在求職和工作過程中更注重舒適度,對環境差、工資低、缺乏自由和加班多等況無法接,寧愿沒有工作,也決不委屈。第四,嚴峻的就業形勢導致強烈的心理焦慮。據報道,我國高校畢業生數量從2001年的115萬增加到2023年的約1150萬,增長了整整10倍,而高質量的就業崗位并沒有同樣增加,導致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嚴峻的就業形勢給大學生帶來強烈的就業焦慮,他們希通過深造來爭取就業上的優勢。因此,專科生努力升本科,本科生拼命考研究生。然而,完本科和研究生學業后,他們發現就業仍然非常困難,而經過深造之后的年輕人更不愿意“下孔乙己的長衫”。

隨著社會發展和對教育的關注增加,高學歷的學生會越來越多,大學生的就業難題將為長期存在的難題。對于一些沒有特長的普通大學畢業生,尤其是剛剛走上社會的畢業生來說,從事力勞或者低薪工作將為常態。因此,我們需要加快推經濟結構調整,創造更多適合大學生就業的崗位。同時,全社會也應該給予他們更多理解和關懷,不能輕易指責和說教他們“不下長衫”。更多的年輕人需要擺傳統的就業觀念,調整失衡的心態,認清嚴峻的形勢,放下“份包袱”,踏踏實實地走好自己的就業之路。以上是個人觀點,歡迎留言討論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