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討論年味與年輕人的回家況,很大程度上要看60、70、80后這群人。隨著這些群逐漸老化,社會發展不斷進步,人氣氛愈發稀薄,年味逐漸黯然失。年輕人對過年的熱也逐漸降溫。以我的弟弟為例,他是00后的典型代表。去年春節期間,由于父親患腦梗塞,認知能力出現問題,一直由我父親照料。年后,我父親想借此節假好好休息一番,于是請求弟弟回到家鄉過年并照顧父親。初期,弟弟很開心,但日子一長,各種不適與不便接踵而來。他其實更想回到城市,自由自在的生活,但并不愿意理解家鄉生活的舒適與父親的需要。在父親再次院時,他卻不愿回家過年,不明白父親的期待。這使我不想起了一句話:“世間哪有真的歲月靜好,只是有人為你負重前行罷了。”這位年輕人何曾知曉,到的舒適生活正是來自于我父親的默默付出。他更無法理解父親的認知障礙只認得他,在新年前共度好時。接下來說說90后群,極數人可能不愿意回家過年。我妹妹因工作原因不能回家,母親負責照看的孩子。但妹妹不愿意提前回家,導致母親到焦慮不安。無法互相理解,讓母二人都到無奈。最后,他們達妥協,母親先行回家,妹妹晚上來我家用餐,由我協助照顧孩子。至今為止,妹妹已經回去將近一周時間,表示老家的寒冷和購不便利,讓不太適應。回首過去,回老家過年對作為80后的我來說,充滿了無盡的年回憶和快樂瞬間。歲月靜好只是因為有人為你負重前行,而回家過年的意義,也許只有經歷過才能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