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扎在廣州的新廣州人。原本我認為自己是一個功人士,但近日一則消息讓我大為震驚:38座城市的月平均工資已經超過一萬。這讓我到小小的失落和愧。作為一線城市的廣州,月平均工資超過一萬本應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我到自己很榮幸能夠在廣州安家,但也為自己的工資水平愧。作為一個新廣州人,我讓廣州這座城市蒙了!

每當統計平均工資的時候,我和許多網友一樣,都會有同樣的。為什麼我們自己只有三四千的工資,卻要和那些高薪城市的工資平均在一起呢?平均工資真的有意義嗎?今天早上,我和單位的老大哥討論了這個話題。他說:“人們說潘長江和姚明兩個人平均一下,那也是1米9的大漢。”這句話讓我深思。平均工資對于我們這些普通人來說,可能并沒有意義。實際上,平均工資只能讓我們意識到這個世界的貧富差距有多麼嚴重。

作為當代年輕人,我們已經不相信所謂的平均。對于我們來說,自己的工資才是最真實的。或許有人認為平均工資高的地方工資就一定高,但事實并非如此。多年前,我在浙江和江蘇那邊工作,那里的工資并不比國際化大都市低。現在的年輕人越來越不喜歡所謂的“大餅”,因為大餅看起來很好,但實際上并不能解決實際問題。

我不想被平均,我只想腳踏實地,為家庭、為社會做出我的微不足道的貢獻。對不起,廣州。我的工資或許不會像平均工資一樣高,但我會努力斗。我相信,每一個斗的人都能夠迎來好的明天。所謂的平均工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能夠無愧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