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名子在辭職后一口氣退出了600多個工作群的消息為了熱門話題。盡管這個案例涉及到特定的工作屬,但是這種大量的群聊數量仍然深深了打工人的痛點。有多人因為工作群而到被“綁架”呢?在各種評論中,最突出的抱怨主要有兩點。首先是模糊的上下班邊界,導致需要隨時待命和加班。即使下班了,人們離開了工作單位,但只要群里有消息,就得立刻回復。即使在周末或法定假期,人們的神狀態也無法完全放松,一直于“潛在工作狀態”。有人嘆說:“工作群消息99+,下班等于沒回家”。在有了微信和釘釘之前,人們只在上班時間干活,但現在任何時間都可能有工作。在如此長時間的工作力下,許多人“靜靜”,但又擔心被解讀為抗拒工作或缺乏責任,只能默默承力。其次是繁瑣事務接連不斷,加劇了形式主義的泛濫。不知何時開始,建立群聊似乎了推工作的標配,好像如果沒有這樣做,項目就無法推進,任務也無法落實。而在這種充滿形式主義的開端之后,各種后續要求紛至沓來,比如打卡、拍照、留下痕跡。通知不斷,消息頻繁,回復以示關注,排隊夸夸不能落下,甚至無關信息也要“陪聽”。一旦開始了某種形式,就需要更多的形式來跟進和結尾,這種況導致了嚴重的張和焦慮。說起來,建立工作群本來是為了方便通、提高效率,但卻在不知不覺中增加了人們的負擔。客觀地說,有些事并不需要那麼急,第二天再跟進理并不會耽誤進度,但是有了工作群,發消息的人想盡早通知,接收消息的人又擔心不回復會被認為不負責任。盡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考慮,但工作群卻把大家都綁得更。有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年國民人均每天使用手機的時長達到了105.23分鐘,超過了人均閱讀的時長。也有很多人表示這個數據“有所保守”,實際況恐怕更嚴重。從表面上看,工作群了許多人的煩惱,但惡競爭、陳舊的工作方式和不夠科學的評估標準才是問題的源。在巨大的力下,許多人都無法忍,紛紛將工作群設置為靜音狀態。如果繼續這樣下去,工作群的正常通功能也將急劇下降。工作群泛濫,過猶不及。從最突出的抱怨來看,減形式主義打卡,非急事項不通知,如果遇到急事,盡量指定人員理,減與工作無關的容的發布……只有當工作群的消息變得更有價值和更必要時,大家才會認真并樂意地對待每一次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