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文章:

山東省腫瘤醫院附近的“123共廚房”位于一個院子方正的地方,大門朝北。這個共廚房的創辦人是徐可、李一和史秀爾。他們的初衷是為了讓醫院患者家屬能夠就近做飯,讓那些正在經歷病痛的人們吃上家里的飯菜。開張幾個月來,這里每天都發生著關的故事。志愿者們為患者現場制作鍋。在山東省腫瘤醫院的大門外,人群熙攘,街邊人手中拎著飯盒。街頭巷尾、店里店外,一群人聚在一起,親人的病為聊天的主題。各種不同的口音在這里匯……

“123共廚房”的創辦人徐可、李一和史秀爾的初衷是“讓病人吃到家的味道”。在他們看來,這里每一道菜的背后都有一個被病魔折磨的家庭,每一分節約下來的錢都要用于延續生命。這間共廚房已經運營了三個多月,盡管收取加工費,但刨去本,每個月仍然有3000到5000元的“窟窿”需要補。為此,三位創辦人早已達共識:“一起承擔,無論如何也要將這件事長久做下去。”

小廚房外掛著一塊并不顯眼的招牌:“123共廚房”。門外已經排起了“長龍”,“今天有心志愿者來現場煎鍋、燉塊。”在微信群里收到信息的病號家屬們早早就帶著飯盒來排隊了。掀開小廚房的厚重門簾,記者看到3米多長的不銹鋼桌子前,站滿了忙著切菜、剁影;爐灶前更是熱鬧,油煙機聲中,大家力翻炒著鍋里的各菜式。豬燉白菜、鯽魚豆腐湯、清炒西葫蘆……這里的每一道菜,看似平常又不平常。雖不是山珍海味,卻濃了父母之、子之孝、夫妻之,更寄托著這些經歷人生無常的家庭回歸平常生活的期待。

“123共廚房”向來這里做飯的人們收取1到5元不等的加工費,患者家屬們來這里可以免費使用食用油和各種調料,時不時還有志愿者送來免費的蔬菜和面,所以在這里經常能看到早早趕來包水餃的人。自打這間共廚房開張,巷子里多了許多暖意。每天中午和晚上,這里人來人往,許多患者家屬來借火燒菜。徐可不停穿梭其中,忙著幫大家打打下手,囑咐大家不要浪費免費的食材。盡管口音不同,卻心意相通。這里,烹煮著味與

在小廚房里,同樣認識了許多善良又溫暖的人,孩子在一聲聲關心和鼓勵中樂觀起來,積極接著治療。月落日升,寒來暑往,小巷子里始終炊煙不斷,因病而遷的人們在這里烹煮著味與。小廚房的出現,讓火紅的灶臺上,氤氳出了親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