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前的就業市場中,找到一份工作并不容易。許多公司因裁員或倒閉而不再招聘,使得失業為普遍現象。經歷了三年的疫之后,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加困難。原本以為疫結束后,好日子會隨之到來,然而失業和人口老齡化的問題卻突然出現了。面對這樣的形勢,我們該如何應對呢?

經過三年的疫防控,人們不得不居家,這導致一部分工廠和企業面臨倒閉的風險。一旦企業倒閉,員工也必定會被裁掉,失業為常態。疫結束后,人們原本以為會刺激消費水平和能力的提升,然而這種況只持續了幾個月,很快又恢復到原來的狀態。盡管街上充滿了旅游者,熱鬧非凡,但實際上也可以看到很多實店面臨關門的風險,有許多店鋪在招租,這種現象表明生意難做。每年畢業的大學生在就業時也面臨巨大的力,因為企業還未完全恢復。調查顯示,在中國29-59歲的勞者中,中低學歷者的失業率為4.8%和4%,本科及以上學歷者的失業率為3.1%。雖然比例并不大,但并不是每個人都能找到工作。甚至一些企業為了減本支出還會裁員,這使得就業者不得不過日子。原本以為疫結束后況會變得越來越好,然而事實卻是越來越難。對于這種現象,你是怎麼看待的呢?

人口老齡化問題實際上一直存在,只是近年來新生兒出生數量下,導致老年人口占比越來越大。據統計,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經達到2.8億,未來5-10年可能會達到8-10億,這對社會來說是一個巨大的負擔。造這個問題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結婚率越來越低,調查統計顯示,2023年結婚夫妻的數量為683.3萬對,創下1986年以來的新低,與2013年相比下降了49.3%。現代年輕人的觀念已經改變,他們認為不結婚可能比結婚更幸福。頻繁出現的家暴、彩禮以及家庭矛盾使得許多人對婚姻和育兒到恐懼。二是經濟問題,經濟為夫妻是否要生育的重要因素。生孩子和養孩子的本超出了想象,經濟力過大導致許多人寧愿不生育也不愿意為養老負責。近年來小孩的出生率明顯下降,農村小學的學生數量也越來越。從2019年的1.52下降至2022年的1.07,一孩生育率更是從0.7跌至0.5,這意味著中國平均兩個家庭才生一個孩子。

要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在應對就業問題時,應完善就業市場系,促進人才流,采用必要的宏觀調控和經濟手段來實現人才的合理配置,促進大學生就業,并為失業者提供失業保障。個人面對就業力時,應調整心態和緒,不要氣餒,慢慢找工作,通過適應時代的變化來解決就業問題。在面試時也不要過于張,慢慢來總是可以的。為了刺激生育,可以給生孩子的家庭提供補,解決經濟力問題。如果出生率不能提高,老齡化問題將會加劇,家庭養老的負擔也會增加。特別是對于沒有養老金的老年人來說,他們只能依賴子,而子既要承擔自己家庭的經濟重擔,還要照顧養老的責任,這使得他們沒有辦法積攢財富和消費,也無法培育下一代。

面對當今社會的反常現象,我們不能視而不見,而是應該加以警示。降低就業率和嚴重的人口老齡化都不利于社會的發展,我們需要解決這些問題,才能走上好日子。通過促進人口流,實現人才轉換,培育新的增長力,提高就業率,推經濟結構優化和發展,才能讓人民過上越來越好的生活,整個社會也會變得更好。對于大學生找不到工作和人口老齡化問題,你還有其他的看法嗎?歡迎在評論區一起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