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視頻中展示了一位子在常州經開區辦事大廳發火拍桌并質問窗口工作人員的景,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而方對此做出的回應是“不存在‘一次告知’不到位的況,已理完畢并優化經辦流程”,這一回應在網絡上引起了熱議。由于沒有親經歷,僅僅從短視頻片段中很難判斷事的是非曲直,因此對此不做評論。但我們希管理部門和窗口單位能以此為鑒,加強服務意識,全面檢視存在的問題,找出薄弱環節,優化辦事流程,簡化辦事程序,進一步提高為民服務的能力。
近40多年來,人們的工作環境和社會氛圍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高效和便捷已經為辦事的常態。現在,除了行政管理部門的審批大廳,行業服務窗口已經越來越。如果我們細數一下,與人們關系最為切的無非是銀行、醫院、通、通訊、郵政、影院等。窗口工作人員的社會地位已經從高于大多數人變為與大多數人相等,他們的職業質也明確為服務行業。盡管如此,在特定背景條件下,工作人員的心態有時難免失衡,其中素質和道德低下的個別人員偶爾會對服務對象表現出怠慢和刁難。
早在30多年前,作家劉心武在小說《鐘鼓樓》中就對那個時代商場柜臺售貨員的心態進行了細致的刻畫和分析。通過我的一段親經歷,我也能理解過去窗口辦事人員的一些可笑心態。在上個世紀80年代初,我去上海求學,拿到手上的學通知書和學生證給當時的售票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那幾年里,每次我去學校,我都會乘坐德州開往上海的K185次列車。那個售票窗口后面的年輕售票員長著單眼皮、小眼睛,相貌平平,矮胖個子,了我每年兩次的噩夢。每次買票時,總是能聽到窗口后面的各種刁難理由:學生證購票頁的年度蓋章欄太窄、蓋章頁空白地方沒了、蓋章頁臟了、乘車區間超過了德州至上海區間、我聽見你剛才罵我了等等。總是用各種理由拖延和拒絕賣票,甚至有一次還與其他兩個窗口的同事串通好,讓們到傍晚才賣票給我。有兩次我實在忍無可忍,去找了車站站長,在站長的呵斥下,這位""才勉強把車票賣給了我。當然,我無法清楚地了解這位售票員的真實心理。但是,我推測可能有以下幾點心態:在那個年代,能為"商品糧"待遇的工人,多半是出生在城鎮家庭,甚至可能是家庭中有點小職務的父親,所以們覺得自己地位高人一等;們沒有考上令人向往的大學,對大學生充滿了羨慕嫉妒恨;們家庭條件較好,但個人長相一般,一時找不到對象。自卑和自傲的格織在一起,導致""們和"俊男"們經常會表現出一些奇怪的行為。
幸運的是,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們國家的經濟進步和社會進步,人民安居樂業、生活幸福,互相服務已經為大家共識。我相信,經過時間的磨煉,德州車站那位已經退休的售票""現在的心態一定平和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