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犯勞榮枝最終被執行死刑,這一案件不僅在當下有重大意義,而且可能會在未來產生深遠影響。在勞榮枝的庭審、判決和執行死刑之前,一直有人試圖挽救的生命。他們背后的邏輯是,只要有同案犯并且同案犯已經不在了,犯人就可以聲稱自己是從犯,甚至是脅迫的,以減輕罪責。雖然中國不是判例法,但過去的案件判決結果對后續案件的判罰方向和尺度也有影響。如果勞榮枝最終得以免死,恐怕未來很多罪大惡極的罪犯都能以類似借口逃避懲罰。幸運的是,法律守住了底線,正義得以張。但是,需要注意到的是,許多都在發布“勞榮枝語錄”,表現出勞榮枝的道歉、善良、不敢殺、讓親屬代還某唄等等。如果我不知道勞榮枝是誰,只看這些語錄,可能會認為是個好人。為什麼呢?因為如果有人想要廢除死刑、為罪犯減輕懲罰,一次失敗并不會讓他們死心。這次沒功,他們會為將來繼續做準備。現在用各種“語錄”給勞榮枝“立人設”,以后就能利用這個死刑犯繼續在廢死、減輕刑罰方面做文章。我們應該記住,死刑是對剝奪他人生命的嚴重罪行最后的震懾。如果殺人可以不死,被罪犯奪走的生命恐怕會超越死刑冤殺不知多倍。如果死無對證就可以憑個人口供給自己減免罪責,不知多惡魔會逃應有的懲罰。因此,對勞榮枝案件的思考和反思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