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國平先生曾經用八個字來概括他對待友誼的態度:“尊重他人,親疏隨緣”,這句話說得非常有道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無法強求的,而相互尊重已經是一件難得的事,因此在與他人往時,只能依靠緣分。就像康德所說:“我尊敬任何一個獨立的靈魂,盡管有些我并不認同,但我會盡可能去理解。”適合的圈子里從來不是一群完全相同的人,而是每個人都可以互相接納對方的觀念,并且從對方的世界中學習到自己缺的那部分。真正的合群是一種不輕易給人添堵的品德,更是一種坦誠、包容和欣賞他人的能力。如果一個人總是試圖與他人站在對立位置,或者總是用自己的標準來要求別人,那麼即便他不停地更換群,也依舊沒有合群的希。如果一個人時刻為對方著想,不抬高自己而讓別人為難,那麼他不僅能夠合群,而且到哪里都會獲得尊重。也許很多人都曾經經歷過不被尊重,甚至到欺凌的經歷,那種經歷讓你對一個人、對世界充滿怨恨。你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走出心理的困境,才能把傷痛拋之腦后,然后繼續新的生活。蔡康永說:“我們有時候會覺得累了,跟自己說算了。我們沒有原諒對方,不是每一個錯誤都可以被原諒。我們只是累了,后來就算了,歲月替我們把這件事撤銷抹除,不表示我們應該原諒。”人海茫茫,形形,我們不求自己做到盡善盡,但付出尊重并不難,只需要一點同理心、同心,尊重每一個生命的存在,那便是最基本的人之善。魯迅曾說:“我以為別人尊重我,是因為我很優秀。后來我慢慢地明白了,別人尊重我,是因為別人很優秀,優秀的人更懂得尊重別人。”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的正確,真正優秀的人懂得尊重別人的三觀及其衍生出來的思考方式。并且可以通過不同的角度理解世間萬,而當我們習慣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對方也會在我們需要之時給予幫助。人生就是一個不斷求同存異的過程,尊重別人的不同之,別人才會尊重自己獨特的地方。寫在最后,尊重別人,是一個人的教養。懂得換位思考,顧及別人的,才會贏得別人的信任和支持。我不一定贊你的觀點,但會為你的優秀的一面鼓掌。一個懂得去尊重別人的人,是一個人最好的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