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部分地區的兩會上,有專家建議將社保繳費年限從15年提高到25-30年。這個建議引起了網友們的熱議。很多人表示,如果真的改25年,他們會堅決不錢,因為他們害怕了錢后會被政府揮霍掉。他們覺得,如果有這筆錢,不如留給自己的孩子,或許可以為一筆產。

這個建議的提出是為了解決養老基金缺口的問題。然而,該建議的可行爭議。目前,社保的最低繳費期限主要指的是養老金,而不是25年。對于許多靈活就業的人來說,如果該政策實施,他們的負擔將更加沉重。當然,是否繳費是他們的自由。如果他們選擇繳費,他們將在退休時到養老金福利。如果他們選擇不繳費,那就是他們自己的選擇,其他人無權干涉。

對于這位專家的建議,人們有不同的看法。一些人認為,即使改為最低繳費年限,仍然需要多繳幾年保費才能停止繳納社會保險費,以免社保實施后或延遲退休政策增加繳費年限,影響退休人員的退休金待遇。然而,也有人對這個建議表示震驚。自1995年社會保障條例生效以來,最低繳費年限一直是15年。習慣了27年的人們,難以接這樣突然的變化。

對于退休人員來說,社保繳費年限的變化可能會對他們的養老金產生影響。從養老支出的本質上來看,我國一直實行現收現付制度,需要不斷增加的繳費資金來保障越來越多的退休人員的養老金。社保部明確規定,對于違反規定或中斷補繳的人,將停止補繳。如果要繼續繳納社保,必須在規定的時間依法繳納。對于關注養老金問題的人來說,他們已經有了心理底線,不論養老金是否上調,都有了心理準備。然而,這個建議對于那些于劣勢地位的靈活就業人員、農民和4050人來說,影響最大。他們很難找到穩定的工作,更不用說連續30年繳納社保了。

總的來說,專家建議提高社保繳費年限至25年引發了公眾的關注和爭議。這個建議對于不同群的影響也各不相同。無論最終是否實施,我們都需要關注養老金制度的變化,并為自己的退休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