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李玲曾言:“現在很多婚姻的現狀:一邊是不懂得退出的父母,一邊是不知道拒絕的子。原本兩個人的婚姻,生生變了六個人的角斗場。”現實生活中,家庭關系一旦出現裂痕,生活也會隨之風雨飄搖。從古至今,“婆媳關系”都是家庭矛盾中繞不開的熱門話題。婆媳針鋒相對,丈夫手足無措,爭吵聲不斷,眼淚止不住,怨氣日日增,正是應了那句老話: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人人都有難言的苦。然而近幾年,有一種“新型婆媳關系”漸漸開始流行,不僅維護了大家庭的和睦,還能讓小家庭收獲更多福氣。

金錢獨立,夫妻能扛事,才能維護家和日子旺。在家之后,卻沒有獨自生存、維持小家的能力,還想著依靠父母,時間久了,就變了“夫妻”共同啃老。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下,老人心中難免會有怨言,家庭關系也會長期張的狀態中。有對七旬老夫妻的哭訴曾一度在全網刷屏:通過他們的自述中可以得知,和老伴退休后沒過多久,兒媳就懷孕了,隨后他們便去兒子家幫忙帶孩子。從那之后,他們幾乎承擔了兒子家里的大小事務,就連孩子的錢都需要他們付,而兒子兒媳閑暇時間也只會坐在沙發上看電視,直接當起了“甩手掌柜”。家里不管遇到什麼問題,兒子的第一反應就是找他們來解決,缺錢的時候就會直接問他們要錢。由于上班路遠,兒媳提出想買輛新車,需要十五萬,但夫妻倆又沒有存款,于是打起了他們退休金的主意。如今兩位老人年齡越來越大,實在難以忍這樣的負重,和兒子的關系越來越僵,和兒媳更是幾乎沒有流。事實上,不管作為丈夫,還是為妻子,應該擁有共同擔起一個家的能力。婆媳關系中,很多矛盾的源頭就在于:夫妻在經濟方面不獨立,遇到事只會靠父母。家庭責任的缺失,親付出的不對等,彼此期值過高,關系只會逐漸走向難以挽救的深淵。

長輩有邊界,晚輩有規矩,相有分寸看過一段采訪,可謂是“人間清醒”。記者問一位阿姨:子結婚后,父母能多管嗎?阿姨回答道,平時都不怎麼管,去管人家干什麼?隨后用自己的親經歷舉例,如果自己的婆婆總是管自己,也會不高興的。在看來,管得多了,事也會多;只有不管,才不會有那麼多事。記者又問阿姨:父母管自己的孩子不是應該的嗎?阿姨聽后解釋稱:“我會關心,但不會多手,他們過好自己的日子就行。”記者又詢問:那如果他們夫妻吵架了,或者發生矛盾了,你會管嗎?這位阿姨思考了片刻回應道:“我會批評自己的孩子,如果遇到這樣的事兒,我寧可不管,要管就管自己的孩子。”評論區紛紛點贊,如果每位婆婆都能保持這樣的分寸,那這個世界上不知會減“鬧劇”。兒家后,為了柴米油鹽,為了一日三餐,吵吵鬧鬧、磕磕絆絆都實屬正常。為父母,盡量不要手孩子的問題,親疏有度,才能遠近相安。

守住“一個家”的和氣:大事不糊涂,小事不計較,家和萬事興。誠然,對于一個家庭而言,最高級的炫富莫過于“和順”二字。一家人在一起,最好的相方式莫過于“不爭”二字。大事上不糊涂:兒子拎得清,不“和稀泥”;婆婆明事理,不“挑刺”;兒媳懂讓步,不“緒化事”。小事不計較:不翻舊賬,不爭對錯,事事有商量,彼此能理解,家里才能始終溫暖常存。家庭和睦,就算日子再苦,也總有甜意;家人心齊,就算生活再難,也總能安心。永遠別忘了:守住一個家的和氣,就是守住了漫漫余生的福氣。人生在世,經營好家庭,理好關系,是幸福的源所在。一家人在一起,一些責備,多一些寬容,日子終能越過越好,家運也會越來越興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