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背景與個人努力:讀書與就業的關系探討

我的姨媽、外孫和孫年齡相差半歲,從小一起上學一起長大。妹妹學習好,考上了普通高中,并最終進了大學學習會計專業。哥哥學習一般,只讀了職業高中,通過高職考試也進了大學,但限定專業為機電,而且所在學校也較一般。今年6月,他們倆都順利畢業。然而,哥哥畢業后很快找到了一份工作,月薪超過6000元,包吃包住,五險一金,滿一年后還有1000元的工資漲幅。而妹妹至今為止幾個月了,卻仍未找到適合的工作。姨媽和姨夫兩位老人年輕時沒有重視子的教育,我的表哥和表姐初中未畢業就開始打工了,很早就在村里蓋起了大房子。如今,他們認為讀書無用,因為他們看到績不好的人反而掙錢更多。

我認為,單從這個例子來看,判斷讀書是否有用是非常片面的。首先,我們要明白這兩兄妹只是個別況,學習績好壞與掙錢多并沒有直接關系。哥哥掙錢多,我認為有幾個原因:首先是個人格和綜合能力。哥哥外向,有很多朋友,并且在實習期間得到了師兄的介紹,在一家大型電子廠做普工。在工作期間,他與上級的關系也相得不錯。畢業后,正是這位領導向公司推薦了他,因為他有實習經驗,本科學歷,所以為了初級工程師。而妹妹從小就由老人照顧,父母多年來一直在外打工,只在過年期間回家幾天。這使得變得孤僻,很與他人流。在如今就業難的況下,再加上不主格,找工作更加困難。

其次,專業選擇也是一個重要因素。從張雪峰的例子可以看出,如今人們對專業的選擇越來越重視。會計是一門大眾專業,無論是在哪所學校都有,而且這個專業可以半路上手,無論年齡和學歷如何。但是,絕大多數公司招聘會計都要求有經驗,沒有人脈和經驗的新人很難找到基本的工作機會。而機電專業通常是職業教育,更注重實習經歷。哥哥在職業高中期間就在工廠實習了一年,后來本科又實習了半年。雖然這些實習并沒有學到很多專業知識,只是做了一些普通工人的工作,但是對生產線有了更多的了解。對于初級工程師這種不需要高尖技的職位來說,他比很多大學生都更有競爭力。此外,他的本科學歷也恰好符合公司的招聘要求。

最后,社會人才的供需環境也是一個重要的考量因素。90年代,只要會開車、懂打字,就能找到不錯的工作。然而,如今這樣的人才隨可見。駕照、計算機和英語等已經無法被視為技能,企業對人才的要求更高,需要備綜合能力和專業技能才能找到好的工作。否則,只能從事辛苦的工作。國家呼吁大學生要去孔乙己的長衫,無非是因為這個社會無法吸納如此多的高學歷人才,甚至可以說現在的大學生已經不再被視為高學歷,他們需要從生產線開始。

此外,我們必須正確看待讀書的作用。掙錢多不能代表為社會做出的貢獻多,也不能代表個人和家庭的幸福程度高低。雖然努力學習并不一定會帶來好的結果,但只有每個人都努力,社會才能進步,人類才能發展。同時,我們也要承認功除了努力外,還需要機遇的加持。功和中彩票一樣,其中也有偶然因素的存在,但前提是你必須購買彩票。雖然哥哥初中未能考上普通高中,但他在職業高中期間一直很認真學習,績一直在年級前列,最終考上了大學。如果沒有考上大學,他就不會有后來的工作機會。但是,學校的績并不能直接轉化為工資水平。進社會后,很多人都會到迷茫。這個時候,更需要家人的理解和個人的思考。我們不能否認妹妹這十幾年來的刻苦學習,但要告訴社會和學校是不同的,需要去適應社會,改變自己的固有思維方式。例如,如果想從事會計工作,可以先找一家愿意接實習生的公司學習,這期間家人可以繼續支持的生活費用,等到備了一定的經驗后再找更好的工作。或者,可以考慮繼續深造,準備考研究生,或者找一份準門檻較低的工作,一邊工作一邊提升自己的競爭力,比如考公務員或是職業證書。總之,無論怎樣,家人都應該支持和理解,而不是指責和埋怨。